生煎混沌好吃吗?
第一次吃生煎包是在上海,当时在复旦大学旁边的一个巷子里,有个小门面,叫做“本帮菜”的,生意很好,就排着长队,里面卖的东西都很便宜,一个青菜包子大概是2块钱,生煎包大概是3块钱一只。
说实话,当时也不懂啥叫生煎包,只觉得这包子皮好蓬松啊,和以前吃过的馒头包子完全不一样,而且里面还有半颗鸡蛋呢,太划算了!于是就买了一笼。 结果,这玩意儿实在是太好吃了!外面的皮酥脆酥脆的,里面的肉馅是带着葱花和姜丝的海米鲜肉馅(后来才知道有海米这玩意儿),香喷喷热乎乎,一口咬下去,满嘴冒油!简直是人间美味啊!
后来在复旦附近又找到了一家卖生煎包的,叫做大壶春,也是一笼包子3块钱,据说这是老板当年开店的招牌价格。同样很好吃,后来我甚至把肉全都夹到饭里,就着饭吃下去,简直爽歪歪呀~
不过我吃的这些生煎包,都没有现在生煎包那么精致,看着像模像样的。后来的生煎包,听说是上海人改良过的,上面一层脆薄饼,烤得金灿灿的,底下是软软的面皮,里面的肉馅也要鲜得多,汤汁要多得多……总之,更高级啦~~
除了上海,在北京也吃过几次生煎包。印象里最深刻的是后海边上的一家小吃店,名字不记得了,只记得那里生煎包一笼8个,每个包子有手掌那么大,味道也和上海的不一样,底部不是薄薄的煎锅贴底,而是厚厚的一层面皮,馅料好像也没有什么葱、姜之类的,是纯肉的味道,蘸点醋,好吃倒是好吃,就是总觉得少点意思。
另外,在深圳吃过一次生煎饺,用平底锅煎的,外皮焦香酥脆,里面是满满的韭菜肉馅,香气扑鼻而来,吃起来也蛮过瘾的。
要说最好吃的生煎包,还是在上海那两天,连续两晚,在不同的店家,吃不同种类的生煎包。那味道,真叫一个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