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型贫血吃什么?
营养性贫血是由于宝宝生长发育过快,但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导致的,尤其是缺铁和叶酸,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 常见症状有皮肤粘膜苍白、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有昏迷、惊厥等情况发生。 这种情况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影响宝宝的智力甚至生命。 引起营养性贫血的疾病包括: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蛔目,钩虫,绦虫),慢性出血性疾病如痔疮、肠息肉、白血病等; 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如果由寄生虫引起的,要驱虫治疗;如果是慢性失血造成的,要处理原发疾病; 如果诊断为营养性贫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及维生素B族药物,同时补充蛋白质,纠正电解质紊乱。 需要注意的是,补铁剂需要口服一定时间才能生效,所以不能立即见效。在补铁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作用,能加快铁的吸收利用。还要定期检测血红蛋白水平,了解恢复情况。
一般经过积极治疗,营养性贫血都能很快改善。 但预防仍很重要,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要注意饮食的均衡,适当多吃含铁、叶酸丰富的食物。 人工喂养的宝宝,要选择合理配方奶粉,及时添加含铁、叶酸丰富的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