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在哪里天气预报?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文”,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首先要了解这个地方的位置和地形。 太行山,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处北京西南部、西部与山西东部之间;山脉北起北京西山,南至豫西北的辉县、修武一带。
这里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华北平原,气候垂直分异明显。简单来说就是山区更冷一些,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左右,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6℃,甚至更多。(注:这里的海拔是指绝对高度,而非相对高度)
在冬季,受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影响,华北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而太行山因地势较高,常常会成为冷空气的汇集地之一,从而出现较强降雪。而且,由于山地迎风坡的存在,使这一带雨雪量增多,且多集中在春季3~5月份。
除了气温和降水外,风力也是考察当地气候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据记载,1987年3月12日曾出现过五级风速,而1994年和2009年的3月14日都出现过六级风速,虽然时间很短,但却极为罕见。 如果我们结合地理位置和气象记录来分析的话,太行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山地特征——即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多,但是,山区的低温阴雨天气也较多,这样的气候对于发展高山农业是很有利的。
山西地处华北中部,与冀、豫、秦、晋、蒙接壤,位于北纬34°34′—39°13′,东经110°14′—114°33′之间。东西共分五带:东部是辽东—台黎山地和冀北山地的延伸部分,包括恒山、太行山两大部分,地势较高,海拔1500米以上,个别山峰在2000米以上。
东部山地可分为中山和低山,恒山最高峰2016.1米,为全山的最高点。山地为该省天然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山下以次生林为主。太行山在山西境内的高度一般在1500米左右,比恒山低,两山之间的滹沱河是山西省与河北省的界河。由于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中部有一个长约700余公里,宽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的沟壑区。这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形成了纵坡坡陡,沟壑纵横,梁峁林立的黄土高原。
中部是山西的中条山,吕梁山(东面的部分称汾渭谷地)及黄河沿岸地区,地势较高,海拔多在1200米以上。山西的地表结构以沟壑黄土区为主,其余依次为山地和丘陵等。全省大致分为“三大部分”,“五大块”,“四河”(汾河、桑干河、沁河、漳河)“四湖(水库)”(万家寨、河口、汾河、漳泽)。山西因南北狭长,跨3度带,又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沟壑梁峁密布,河流纵横分布,故气候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
总的来说,山西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降雨集中易涝,秋季凉爽冷暖变化剧烈。
山西虽然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典型大陆性气候,但由于受海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制约与影响,使山西的北、东、西三面受到大陆气团的支配,而南部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这就使山西省的气候既有大陆性气候的某些特点,又具有海洋气候的某些特色,形成了既与同纬度西面和北面的地区有所区别,又不同于同一气候区其它地区,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气候特点。
1、山西春季温度变化的特点
山西春季气温,从3月份开始由南向北依次缓慢回升,并随纬度增高气温随之降低。例如:大同平均气温是4℃,比南部的高平低4℃,比东南部的屯留低5.6℃,比南部的晋城低5.8℃,比西南部的永济低6.2℃。3月份太原平均气温是3.3℃而屯留是6.5℃,高平是7.3℃,永济是9.1℃。从4月份以来全省36个站的日最低气温均值的资料显示,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有4个站:北部的右玉是-2.2℃,大同是-1.3℃,新荣和左玉是-1.1℃。5℃以下有14个站,15℃以上的有5个站,分别是:东南部的长治和潞城、南部的高平等3个站,晋南的河津和稷山。各地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是19.3℃(右玉和潞城)。由此可见山西春播期在低气温的影响下,冷空气活动频繁,霜冻天气多发,对越冬作物和各种春播作物极为不利。在正常情况下,山西的无霜期从东南部晋城的208天,西南部运城189天,中部太原157天,大同113天。
2、山西春季降雨量特点
山西春天降水量稀少而且分布不均,时间短易旱。全省年平均降雨量在400—600毫米之间,春雨仅为全年降水量的近6%左右,即25.4毫米,而且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运城地区最多为60.9毫米,山西东南部地区和西南地区是30—50毫米。山西中南部太原地区仅为15.3毫米。春季山西大部地区的平均月降雨量还不足10毫米。据资料统计山西春雨小于或接近10毫米的年份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