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徐晃属什么生肖?
我也有自己的看法,也许不对,权当一笑吧!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名异,因母梦黄帝而入汉,因此改名。 在《三国演义》中,对徐晃的描写并不多,只有“身长八尺,浓眉大眼”四个字的描写。但据载,他身高大约有一米八左右,在汉代应该算是个高大威猛的人了。
关于他的长相,史书中有更清楚的记载:“徐晃容貌端正,体态雄伟”。可见得徐晃属于那种外表英俊,有阳刚之气的男人。
至于他的生肖,我认为是龙。理由如下:
第一、根据他的字“公明”来推测的话,他的生肖应该是“龙”。在古代中国传统的文化之中,天子被称为“真龙天子”,而在一些民间故事里,往往把皇帝描绘成龙的形象。如“白蛇传”里的许仙就把自己妻子的化身白素贞称为“龙女”;而关羽手下大将马忠擒获关羽之子关平后,加封为征西大将军,吴王孙权为了激怒关羽,特地下令将其披头散发回京,并称其为“庸奴”。
可见得龙在古代就是贵族与君子的象征。而一个姓徐的名晃者,其字为公明,这“公明”不就是“龙”的谐音吗?
第二、魏晋南北朝时流行卜筮之书《周易》。在《周易·乾》卦注释中,明确写着“乾象龙。”而又在《序卦》中说“大有,柔得尊位,而应乎乾,故曰大有元亨。‘大’,壮也。‘有’,盈也。‘元’,善也。‘亨’,通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大大地拥有”的时候,也就是物质极度丰富,生活无比顺利的情况下,人就会非常健康,精力旺盛,充满正能量。而这种精神,不就像那条充满了正能量的祥龙一般吗?而这样的人,不是“肖龙”又是什么? 所以说,三国时的徐晃,就是一个“肖龙”的人。
公元169年—公元230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名将。因平李傕、郭汜有功,迁为军司马,拜偏将军,封都亭侯。后归入曹操麾下,任右将军,进封阳陵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参与荡寇将军张辽与乐进于征讨陈兰、梅成,以“贼破军退,于时炎热,追奔险阻,军皆惮难,晃独追数十里,讨击,破散余贼”。以功迁偏将军。从张辽讨吕布于下邳。
吕布败,晃别讨虑都、雎牙二城。后从曹操攻袁绍于官渡,常为先锋敢勇当敌。
曹操到冀州,遣晃助曹洪围邺。又从平袁谭于南皮。谭灭后,曹操将回许昌,晃自请说石保(袁绍所置幽州),使说辽东诸将,共斩送袁尚首级。从讨辽东不下,回军攻袁熙、韩珩军,从围柳城,皆克之。还,迁平狄将军。又从夏侯渊讨张鲁,回师后屯长安。
建安二十三年,于长安讨降白骑叛将苏伯、田银,斩其首级。再迁荡寇将军时,曹操又遣晃助曹仁讨关羽于樊,樊未攻下。曹操遣徐晃助曹仁围头营。徐晃到孟津,有诏书到,说“徐晃当与夏侯渊俱到”。侍中桓阶对曹操说:“当是迷也。”曹操曰:“今当出于贼后,恐已后期,卿当更追告令过取捷径,使与夏侯渊不先后。”
徐晃乃更向西,入南阳,过阳路,到凤雏。贼见晃军来,屯围头者皆还赴樊城。徐晃悉过至阳陵陂,与曹仁、曹洪等兵合。曹操遣常侍持节令徐晃说:“贼围樊城急,将军当与夏侯将军以四面击之,同时解除围困。”徐晃进军,到阳陵陂,关羽回师,列营十余里,复当樊城而立营。徐晃与夏侯渊到,晃前进建瓴营,未进数里,因山在后,下临此营。关羽见晃军少,便益其精锐,出城背水,去晃营三里结围。徐晃伪掠近营,引敌至水,迫营,而令轻兵射之,缘坡下攻,敌退,遂追击,尽破其营。关羽退守围。曹公遣丞相长史董承征调徐晃,徐晃乃进据阳陵陂。樊城营为关羽所没,曹仁、李典、曹仁、胡琪、吕常等皆困守营间。徐晃尽夺二渠,引沔水入满陂中。然后决堤水入贼围,可深数丈,因攻之,破寇围,曹仁出与晃合。关羽自知孤穷,走保麦城。十二月,孙权遣将逆击关羽,获而杀之。徐晃因前破贼得,增邑二千二百户,前后计四千二百户,封子齐为关内侯。樊、沔平后,曹操因反书命徐晃还长安,拜右将军。
曹操时征战连连,军营的管理大多委任于徐晃,因此军营纪律严明。他性俭约,每当有奏记及答教时,都自己动手,不假手于人。在所有曹操部将中以治军严谨而著称,又因有战功加封万岁亭侯,前后共食邑四千三百户。
文帝践阼,迁平阳侯,后徙封真乡侯,食邑千二百户。时有宾客诣晃,而正值天热,其主簿在旁,因指军中有罪,推为解劳,令取虎子,杖振之。客出,谓将校曰:“徐公乃令主簿拷人,自今已后,军中不宜复置主簿也。”晃闻之,呼主簿曰:“军中为无主簿邪?”复有犯者,但令切责,勿复拷也。
黄初元年封杨侯,食邑二千三百户。时王舟自汉水至内渊欲出江,晃察其淹费不时,上疏陈戒曰:“自古论者皆贵顺天心任时运以定大业。昔舜、禹之兴也,到桀、纣之亡也,虽当盛秋天地无形也。光武及献帝初兴水沴为害,而灾气转盛。臣以为今出船下水及当用兵之时,宜顺时气可须来春。”
黄初三年,徐晃病笃,口占与长子超诗曰:“从军三十年,骨头衣蓝缕。中被坚木革,强敌制弱虏。每临杀戮场,岂不怀私土?受恩淮水南,先令到章武。无功窃大爵,流驷高门闾。自谓长终焉,谁谓可中去。”又曰:“去春上南船,船大不可牵。与卿饮一杯,落泪沾我冠。与卿缠复解,独使谁不欢?自顾年七十,幸得存一儿。勉力务百年,嘉誉可庶几。”自书“以义辅心,中直无邪,砥砺廉方,正念思化,威武张设,玄爵骞翔,祸福之门,人自开张,力战致声,薄伐为雄,白发早童,丰肌消融,为国死亡,甘如归乡”二十四字以遗令,敕其子曰:“使我死之日,着新衣袴,以章吾不欺汉家也。慎勿举声哭,哭乱我神思,使我心烦,不得宁也。敛以时服,无以新衣,天下未宁,万国惧骇,君子赠人以辞,小人遗人以财,无遗金宝,以乱我意。”薨,谥曰壮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