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茶叶有啥功效?
1。在明代,红茶已成为广大人民普遍喜爱的饮品,并且改进了红茶的加工工艺。但当时严禁民茶出口,只准由官厂制茶运销国外。福建长乐人的胡须翁从福建安溪引进优良茶品,用银针制作工艺制造绿茶,运销国外,深受外商赞许。清政府觉 得民私出口有利可图,于是正式开红茶出口之禁,并设置茶禁局,严禁私人生产。胡须翁以伪名继续外贸,暗地将上等银针制 品运到福州卖给外国商人。茶禁局得知后,派兵赴江追赶,胡须翁为了掩护正品,扔下麻袋,冒充银针,故意让官兵查获。岂知官兵以 非银针不洽商务,将麻袋提起,里面哗啦一声,落地上的银针把官兵吓了一跳。《闽川诗》中曾咏有“银针名绿茶,何逊紫笋春” 之句,赞美银针茶的香气。
2。福州府闽县西侯古山上,有一个洞,俗称“君洞”……君洞外的溪边,有座西云庵。西云庵有一位老尼姑,法号“静月”。静月久居山林,常从野禽那里听到一些银针茶的故事,就想到洞里去看看。这天,她打扮成采药人,带了干粮,背着采药箱,顺着山径向洞里走去。一路攀藤牵葛,弯弯曲曲,花了好几个小时,才走到洞前。她向路旁的一棵荔枝树探出身子,朝洞里一看,只见石缝里长出几个小芽,像是银牙初吐。静月高兴极了,便采下这些银针。回到庵里,她把银针洗净,晒干,用小袋子装好后收藏起来。第二年,静月又去看银针,没料到银针长成了针形,而且每根都有二寸多长。那银针在阳光下闪烁,仿佛是雪山上盛开的一丛银莲。她悄悄摘下几根,藏在怀里。回庵后,她天天细心照看那些银针。几天以后,她把银针取出来,看到银针已经弯曲,像一只只鱼钩。
3。解放后,在闽北一带盛传着“银针救命”的故事。故事说:很早以前,桐柏山畔有个张庄,庄上有一户穷苦农民叫张银针。他媳妇正在生孩子,突然得了急症,医生赶去为病人剖腹产,取出十几斤血糊糊的脏物,产妇才得救。原来病人得的是另一种称呼的胃疾。旧时这种病少见,大夫们不知怎么治疗,只能开些止痛药给病人吃。银针得 知这件事,便找到医生,把家里仅有的一克银子拿出,换得几分药草,捣烂后煮成一碗汤药,让患者喝了。患者服后,疼 痛全无,康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