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属于五行中水?
《黄帝内经》指出:“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阴阳之气上下流通形成风雨雾露、太阳月亮和昼夜变化,此谓天地之阴阳,阴阳变化,万物生长化灭,生命循环往复。” 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相生作用下,任何一行都没有得到过多的滋培,也没有受到其他的破坏。所以五行相生又称作“五行互生”或“五行推生”。
那么,五行之水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是在金生水、水生木的过程中生成的。也就是当金行旺盛时产生积水,而水中又有木行;当木旺时,由于水生木,使木中得到水分的滋润,如此循环累积,便形成了五行之水。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还可以用图形表示出来,即五行的相生图中,它们是一个圆环,相互依托,彼此影响。而五行的相克图则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每条边上分别标示着五行中的一行,两行的位置关系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态。
需要指出的是,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运动的。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就是前面所述的相生规律。古人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五行范畴,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比如日升月落,春天到来冬天离去等等,这些都是五行相生的表现。 但古人也认为五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那就是当一方过于强大的时候就会伤及另一方,这时候强者就会转化为弱者的形式出现,从而保持整个体系的平衡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