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财团控制的吗?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哦。 首先我们要区分什么是政商关系,什么是官商一体。 中国古代有官吏这个区别,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官和绅是慢慢结合的。清末开始,官员通过捐纳可以得到绅权的称号(即身份),但毕竟不是科举正途得来,所以在士绅群体里是受歧视的,被称为「捐班」。
旧中国虽然政治腐败,但是这阶段毕竟还是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官府是掌握在封建皇权手里的。所以这阶段的官商关系,说白了一些地方官员实际上就是土皇帝,当然和当地土豪势力会相互利用,彼此勾结了。
国父当年领导的辛亥革命,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把士绅阶层的特权给取消了,把官和绅完全分离开来,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官商一体变成了官僚资本,而这种形态在中国一直延续到现在。 那怎么叫官僚资本呢?我们来看《共产党宣言》里的说法: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都卷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使它们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同时,资产阶级也建立了庞大的政权机构去统治这些阶级。"
注意这里说的"庞大的政权机构"去了做什么呢? 马哲并没有具体说这种庞大政权机构的运作形式是什么,我也不敢瞎猜,不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马克思当时提到的另一个概念——剥削剩余价值。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它的本质依然是官僚资本,因为它的决策并不是由市场来做决定的,而是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当权者做出的。只不过这些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不一定会从中获利罢了。就像马克思说的,即使工厂主不用自己的钱买股票,它依然可以掠夺工人的剩余价值。
那你说让这些既得利益者放弃手中的权力,让他们安享晚年,难道不行吗? 行!完全可以! 但是你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这种代价就是整个经济的衰退。 就像苏联,它在解体前的那个周期性经济危机,其实就是既得利益者在经济领域里的衰败,而西方在80年代后的复苏,其实质也是苏联模式的失效。
要探究财团是否绑架中国的问题,得先要搞明白到底什么是财团。
日本的财团和中国的财团不是一个概念,日本的财团不是一个民间团体、慈善机构,也不是一种松散的企业联合体,它就是一种集团。而中国的财团呢,大部分还是以慈善机构、学术团体、基金会等形式存在的。
那么日本的财团是个什么组织呢?
它类似我们中国原来曾经存在过的票号,是一种以资本为核心的集族性、地域性、同业性、合伙性等要素于一身的超企业组织。这个定义比较绕口,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三井、三菱、住友、芙蓉就都是日本财团。
所以日本的财团具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超企业性:财团可以独立存在,它不等同于企业,可以控制无数的企业。比如三井财团就有几十个子公司。这个和中国原来存在过的八大票号极其相似,票号也是在独立存在,它不属于某个企业,也没有股份,它可以通过开分号、控股、参股等方式控制无数企业。所以当中国金融史上的第一家票号“大德通”诞生时,中国自此也就诞生了第一家财团--“大德通”财团。但“大德通”的独立存在,并不妨碍它的总部同时就是一家票号。
非政府性:财团不是政府的组织,但是却有着雄厚的财力,能够从政治上、经济上对政府进行渗透和控制。其控制和渗透的方式有:在政府中安插“自己”的人、在和政府相关的机构任职(比如议员、媒体高管)、购买政府官员和为政府官员提供各种福利以及直接干预政府工作等等。这和清朝政府中的八大总商极其相似,他们就是介于政府和商贾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能够对中央朝廷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大清帝国的户部(财政部)的“总制国用库藏”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八大总商的私产了,户部的“票号存钞库”也离不开八大总商的支撑,户部的财政活动必须和八大总商进行密切的协作才能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所以八大总商对户部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家族性:财团是一个家族所控制的企业。比如三井财团就是由三井氏控制的,三菱财团就是由岩崎氏控制的,住友财团就是由住友氏控制的,芙蓉财团就是由安田氏及川田氏控制的……在中国八大票号里,也有一个特殊的角色,那就是总部,总部是一个企业的同时也是财团的独立存在体,总部控制的所有分号加在一起就是财团。在总部里设有一个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全部来自于总号东家的家族,这在山西八大票号里已经制度化了。
地域性:财团大多诞生于某一个地域,其核心成员也是由这一地域的同乡所构成的。比如“三井”就是米商的“商号”,三井氏首先是从地域的本町米商同乡会“米屋会”中发展起来的,后来逐渐控制了该同乡会;住友财团也是主要由同乡会“住友组”发展而来;芙蓉财团也是由名古田三池的煤矿主同乡会“名古屋三池组”发展而来;在明清时期,同样也是地域同乡会催生了大量的山西商号,比如虞乡会馆、解州会馆、山西会馆等等。
合伙性:财团是一个合伙企业,是众多企业合伙组成的企业大联盟。日本有四大财团:三井、三菱、住友、芙蓉。其中三井、住友、芙蓉都是在原来同乡会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而三菱则是靠合并、收购、重组同乡会发展起来的。中国在明清时期,八大票号也是以合伙形式存在,比如有“全股商”、“半股商”、“寄股商”、“柜股商”、“全柜商”、“分柜商”、“小东”、“柜掌柜”等等。
财团的这种合伙制,使它具有超强的“凝聚力”,也使得那些“合股者”在财团扩张中获得超值回报,从而激发那些“合股者”在财团扩张战争中起到超强的“主动性”。比如在清朝,就有“一商出头,合商护行”的商道文化。山西票号就是典型的合伙制企业,比如“日升昌”票号,就是在18家股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日本的财团是个什么样的“集团”就清楚了,它就是家族控制的、地域性的、超企业的、合伙制的集团。在近代中国,八大票号集团也大都符合这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