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何做股东?
谢邀 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也恰好是我当前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于是不请自来地强答一波~ 所谓“企业为何做股东”,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动机或行为,究竟什么样的公司会去做股东呢? 首先,肯定是盈利最优化的公司会去做股东(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公司都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只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而已);其次,可能还有部分公司是为了降低资金成本而做股东——这个说法可能不够准确,但姑且先保留吧;最后,可能有部分公司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投资项目而做股东,也就是因为外部性或者说是非经营性因素而被迫做股东。
以上各种类型的企业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划分的话,前两类属于投资者(Investor)型,后一类属于债权人(Lender)型。那么,到底哪一种类型的公司更容易成为市场化的股东呢? 这其实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政策制度环境,另一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成为上市公司,而且必须发行股份(这里不考虑海外红筹等特殊的融资方式)。所以,从制度上讲,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新设公司才有机会成为股东。至于哪些具体条件,各主要国家都大同小异:一是要有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章程,二是要经有关部门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
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要想在资本市场上公开交易,公司的财务信息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披露要求,包括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如重大事项公告),同时配合一定形式的法律意见书等文件,这样才能确保投资人的知情权和决策权。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一个企业若想成为真正的股东,除了需要获得投资者的钱之外,还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以及支付必要的费用(法律、财务等方面的咨询费)。
对于刚成立不久的新公司而言,也许最大的障碍不在于如何获得足够的融资,而是在于如何说服其他股东(尤其是原始股东)放弃对初始投资的追索权,因为这往往涉及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不过,如果公司成长性好并且有稳定的预期收益,这一切似乎都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