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五行中属什么?
“五行”这个概念,在现在经常被用来描述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性质和作用,比如金、木、水、火、土,又例如:金相、木讷、水灵、火眼金睛、金石为开等成语。 这些词汇的含义或形象显然与它们本身的“五行的属性”并无关系——当然,从某个角度来讲的话也的确有几分相似之处。 所以我猜题主说的“五行”可能不是这个意思了....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凯的五行属什么的吧~ (一)先秦时期的“五音”说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篇里,书中提到: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将“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看作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元素——“五常之本,阴阳之序,惟天阴骘下民,相其祸福”(《汉书·律历志》)。而它们的性质呢分别是“滋润向下流动的水”——“炎热向上喷发的火”——“生长弯曲向上的植物”——“变革金属制品的金”——“可以滋生万物的大地土”(注1);同时他们还赋予了这五个词各自的特性:“水性寒冷”(注2)、“火种温暖”(注3)等等……
虽然先人们对于“五行”的理解各不相同而且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从上面那段话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的人们眼中“五行”已经不仅仅指代具体的五种物质了,而是一种用来解释宇宙万物性质的哲学思想体系啦!所以在这里我不认为它和现代意义上的“五行”是一码事(-o-)/
(二)“天干地支”说 在《史记·封禅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根据史书的记载我们知道“干支”这一系统是由黄帝所发明的:“黄帝始用甲子六旬,盖周而复始,往来推行”(东汉王充《论衡·讲瑞篇》)。 而关于它的具体含义呢则众说纷纭...但大概的意思就是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分别代表“日”或者“月”运行的过程以及状态,与之相对应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则表示时间流逝的速度(注4):
至于“五”又是怎么来的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后来古人发现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进行排列组合后恰好能形成60个周期循环一次的小周期即“六十甲子”啦:于是它就成为了后世中国人纪年的一种方法了! (三)其它说 以上所说的内容应该算是比较主流的观点了吧——毕竟也是史书上记载过的嘛! 但是也有其他说法哦~比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有一种叫作“五德终始”的理论,他认为每一个朝代的兴起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新的气象从而促使新旧时代的交替发生并以此来说明社会变迁的规律(注5)...这种学说听起来好像挺唬人的样子诶!! 但是到了今天大家基本都不信这一套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