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源泉之一,在古代中国,人们用五行的特性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用五行的相生相克说明事物的相互关系,用五行来指导生产生活等等。那么什么是五行呢?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或能量。 而在风水学中,万物皆由五行构成,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如果掌握住了五行的变化,也就掌握了风水变化的脉搏。而桩就是由五行组成的,因此了解五行的属性对认识桩的属性至关重要。
《尚书·洪范》记载了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就是说树木可以产生火,火产生温暖的大地,大地生长了金子,金子形成水流,水滋润了草木。这里所谓的"生"是生长的意思;相反,“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意思是说树能够抑制土壤,水土能阻挡洪水,大火能烧掉树木。这里的“克”是制约的意思。
除了相生相克,五行还有“不相生成也不相克”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看作是五行中的平等关系,称为“不相刑”。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中,还隐含着“实虚”的含义,所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旺则泄之,衰则补之”,这是古人利用五行进行调理的具体方法。 当然这些理论比较抽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理解这五行之间的属性和作用——可以把世界看成是由阴阳两种物质构成的,而五行则可以理解为五大类阴阳属性的物质或者能量。
例如,水(阴)土(阳)构成地面,而空气(阳)水(阴)构成天空。天气下雨,滋润大地,此时五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而晴天则空气上升,水蒸气凝结成云,阴雨绵绵,天地间阴阳平衡被打破,须有五行中的一行加以调节,方可保持阴阳平衡。而这一行为阴阳二气的过程被称之为“五行循环”。 这种五行与阴阳的组合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可以将人分为土形人、金形人、木形人、水形人和火形人五类,然后按照各自的特征分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