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山多地少?

仰文鑫仰文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山多”和“地少”是两个不同侧重点的概念。 “山多”侧重于地形地势的特点,“地少”则侧重于可用耕地资源的数量。 如果只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任何国家都可以说出类似“我山多/地少”这样的话——即使这个国家实际上既无山地也无平原(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但事实是,“山多”或“地少”并不是一个能单纯从地理意义上定义的客观概念;或者说,“山多”、“地少”其实是一种主观认识,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比如说,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们一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主要生计方式,因此会对山脉、河流等自然要素有着天然的敬畏心理,会把没有人的地方都称为“荒野”或者“蛮荒”,把一切无法预料的恶劣天气与自然灾害都归咎于“天”或者“上帝”。在这样的认知背景下,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山川湖泊等,都会被视为“多”。与之相对,那些经过人力垦殖的、人为控制的土壤,会被认定为“少”——也就是今天的“耕地”。

在农业社会里,人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由可耕地提供的,所以会有“人多地少”、“地少人多”之类的说法。在这种定义下,即使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地形地势特点,也会因人工干预的程度而改变。比如中国的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本来属于水网密布、江河纵横的南方地区,但由于人类长期滥伐森林、填湖垦种、筑坝蓄水,改变了当地的自然地形和地貌,使原本湿润的南方也变得干燥起来。在气候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江南地区的山水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溪流湖泊被开垦耕种,湿地沼泽逐渐萎缩消失,丘陵被砍伐殆尽,高山被大量削平以供垦种。

从“山多”到“地少”的变化就这么产生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在自然状态下,山多了也就多了,地少了也就少了,并不会产生什么矛盾和问题。问题在于人类这个因素的出现——“人多地少”问题实际上是人口不断增加和人地矛盾不断激化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当这一客观存在的矛盾无法得到解决时,就会激化成社会冲突甚至政治危机。于是,“地少”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地理现象了,而是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内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