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来华投资的原因?
我们从历史角度看一下外企的来华原因 改革开放之前,所有对外贸易都是国营外贸公司主导的,所谓的“三资企业”是指中外合资、中瑞(瑞士)合资和中波合资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出现是需要受到计划经济的配额限制和审批流程的,相对现在的外企来说是非常少见的。 在改革开放前,一般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都要经过相当复杂的程序,并且需要国家计划的审批才能成立,所以早期的外资主要指的就是这些“三资企业”。
自1979年第一个《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之日起,外商开始大量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并投入生产。据商务部统计,到2005年底,累计设立各种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达48.6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1.6万亿美元;到2013年底,这一数字分别达到64.7万家和2.9万亿美元。
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中国的资源(土地、劳动力)和政策优势(税收优惠等),实现成本和价格差异,从而扩大利润空间,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的。 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05-2013年间,平均每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万家左右,平均每年实际使用外资1000亿美元左右。而2014年至2017年间的年均增长数量仅有3000多家,可见对外商投资的管理和约束在逐渐增强。同时从贸易方式来看,最初的外贸体制是以进出口为主,后来发展为进口和出口并重,再到现在内外销并举,海关统计显示,近几年来,一般贸易项下货物进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一直保持在6成左右,加工贸易则不断下降。
这意味着外商投资的目的不再单纯为寻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还加入了获取技术创新、抢占市场先机、树立品牌影响力等诸多因素。可以说外商的动机更加多元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