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什么生肖日?
阴历十二月有四个,分别是寅月、卯月、辰月、巳月; 阴历正月为寅月,对应的十二地支是“寅”; 公历二月为一月,对应的地支是“亥”,农历九月为酉月; 公历十月为一月,对应的地支是“寅”,农历十一月为子月。
阳历一月是大寒节气,立春开始,农历腊月为丑月。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各月的别称,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这得从农历的计日方法说起——我国古代计算日月变化的方法不是以朔望月为基础的,而是“连续推演,每30天为一期,每月初一开始到下一个初一,为一个周期”“一个月按二十八宿的位置确定一天的位置”(引自刘立云《中国传统历法》)。
这样算出来的农历月与西欧和中东的太阴月(新月→满月再循环的每个月)在大小和位置上都不同。为了区分月份和日子,古人想出了很多办法:将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命名为孟春、仲夏、季秋,以表示季节更替时间早晚;用干支表示日期,每十天分为一日干、一日支;每月初三用晦日(月末最后一天)加十天干或十二地支,形成一种位数字;每月最后一天用节气的第一个时辰确定日期。
这样,每一个月就有了许多名字了。而每个节气的第一天,也总是出现在农历的某一天。人们又把节气的第一天叫做“节令”。这样一来,每个月就既有简称又有别名了。 而每年最末一个月的农历节气总称为“大寒节气”。这是因为,在大寒到来之前,农历的年份已经完成90%左右,这一年就要过去了,所以这一周属于“最后的一周”,因此有了“岁末”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