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做什么?
私募基金的类型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私募基金主要做不同的事情。 从基金性质上来分,可以分为证券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其中,证券投资基金又分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创业投资基金主要针对未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从投资领域来分,可以分为宏观战略型基金、产业投资型基金和交易撮合型基金。 其中,宏观战略型基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投资获取宏观经济指标改善带来的收益;产业投资型基金根据特定的行业领域开展投资活动;交易撮合型基金主要是借助募集者的渠道优势或者品牌信誉,促成标的企业的交易,并从中收取服务费(一般2%-3%)。
从投资方式上来分,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私募基金经理自主寻找投资项目并进行投资的管理模式;而间接投资则大多以资金的方式先投入到某个金融平台,由该平台去进行项目的筛选和投资。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目前新的基金管理人已经不允许再通过设立资管计划的方式间接投资了。
但是,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最终目的都是要获取回报。 而获得回报的关键则是找到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企业和项目,并通过投资和帮助培育,促进企业或项目的良性发展,实现估值增长,最终完成退出,收获资本利得或是出让收益。
当然,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私募基金,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的利益相匹配。
私募基金主要以非公开方式向社会上的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进行投资。
在实践中,除“阳光私募”外,其他私募基金一般不作公开宣传,投资者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获知该基金而进行投资。私募基金一般以投资于海外资本市场为主,为迎合境外市场的投资品种,其投资方式更为多样、手段更为灵话,例如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杠杆性投资手段的运用相对较多。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向比较广泛,可以投资于任何市场及金融工具,通常由基金经理人视情况决定。
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私募基金也开始活跃起来。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还只承认经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基金,私募基金在我国还没有获得合法地位,不少法律、法规、规章中还明确禁止搞私募基金,因此,目前在我国大陆从事私募基金业务还有一些法律风险,也时有利用“私募基金”名义进行非法集资、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现象出现。
由于私募基金不作公开宣传,也没有托管银行对私募基金财产的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控制,在实践中,不少私募基金管理人“卷款跑路”的情况大量存在,投资者也很难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私募基金一般会在其合同中约定“管理人并不保证最低收益”,因此在投资者获知私募基金盈利率较高时,也可能会因管理人操作风险的存在而使得实际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甚至可能造成投资本金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