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岛啤酒厂在哪里?
青岛在1903年建了一个啤酒厂,当时中国人自己办的企业几乎是没有的(招商局,近代轮船招商局的前身,1872年成立)。 青岛啤酒的诞生,是德国殖民者为了巩固他们在胶州湾的统治,同时为了填补日军侵占山东后留出的产业空档而成立的。
1903年10月4日,德商在上海《申报》上刊登了招聘广告,承诺工资待遇“高于同行”、“优予待遇”和“各种优待”,并许以高额奖金(按产量计酬)。这些条件让前来应聘的工人欣喜若狂,而更让人难以拒绝的条件就是,被录用者在入职期间每天都可以免费喝一瓶青岛啤酒。
就这样,一批批年轻力壮的工人们来到了这个刚刚建成的酿酒工厂,开始了他们“醉醺醺”的生活——白天在车间工作,晚上则在宿舍里喝得酩酊大醉。这种工作状态一直延续到抗战爆发前夕。 日本占领胶济铁路后,在青岛设立日本清酒株式会社,把原青岛啤酒公司作为其分支机构,将青岛啤酒全部收购,并在原有的基础下进行改良,增加了啤酒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日本人还强迫劳苦大众饮用清酒,甚至将其加入军粮中,以此消耗中国的人力物力资源。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抢占飞机运走大批啤酒酵母,使刚重获新生的青岛啤酒厂被迫停产。1946年10月10日,青岛啤酒厂正式开工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办了这个企业,并进行了改造。此后几年中,青啤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更新,质量也大大提高。1950年,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我国急需大量军用物资,青啤公司克服种种困难,全力满足战备任务的需求,为志愿军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