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出了哪些明星?
武大的校友真是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而且基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以极低的概率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果!
首先说一下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领域的 信息领域:黄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1936年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1985年获瑞士联邦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1994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01年获得第一届“未来科学大奖”之一(另外两个是杨振宁和丁肇中),是我国近代物理的奠基人之一;
张嗣瀛,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学家,194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理系,1978年至1983年任国家经委电子工业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兼信息技术中心主任,主持开发出我国第一台计算速度达到每秒百万次的芯片组装计算机,创世界计算机史上四项之最;
朱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198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现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低温凝聚态物理学、纳米材料与器件,在磁性金属纳米颗粒和磁性半导体异质结构等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万有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专家,196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机系,历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首创大尺寸条斑蚕全自动养蚕设备,成功研制超高产优质超薄豆奶粉生产新技术,解决了我国大豆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食品工业蛋白质原料安全的重要技术创新问题;
叶朝辉,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主要从事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开发了交通流量观测的新方法并研制成系列仪器,建立了交通系统数学模型,制定了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设计规范,为我国交通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济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学和材料学家,1978年和1988年在武大分别获得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和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校长,在钢铁冶金、铜镍冶炼及新材料研发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马远杰,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学家,1985年于武汉大学林业土壤专业毕业,现任华南植物园主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森林生态、植被分类、种群动态、生物量和碳储量等研究,创建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碳循环实验室和大气本底观测站,提出陆海联动的全球碳平衡调节机制;
陈十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应用数学家,1978年至今一直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主要从事计算复杂性与量子计算的研究,提出了随机矩阵及其相关问题的若干新定理,证明了随机变量和的最优逼近问题的一个猜想;
杜春雷,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育生物学专家,1995年获武汉大学遗传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广州动物园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繁殖生理学、生殖细胞生物学,先后发现牛黄和猪胆汁的不同加工过程对药理活性影响截然不同的全新结论,阐明了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某些基因表达调控的规律;
其他领域:
袁政,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国家话剧院副院长,198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曾在《骆驼祥子》《雷雨》等话剧作品中担任重要角色,荣获中国话剧最高奖项“金狮奖”,被誉为“东方丽人”“中国最美女演员”。
吴浩,广州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原湖北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近三十年,掌握各种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心脏早搏射频消融术、心律转复除颤器和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对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