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净利润率多少合适?
先引用一个教科书式的问题解释,来自高顿CPA注会考试教材 (2018年)
什么是合理的财务目标呢?通俗地说,就是企业通过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在满足经营需要的前提下,使手中的资金(或资金等价物)尽可能多地留给自己使用,而不是无谓地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企业的合理财务目标其实就是考虑在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后,把钱留给自己用的多少——这个“自己”指的是股东(所有者)。合理合法的目标也可以表述为: 在满足经营需要的条件下,让股东尽可能多地分享企业剩余利润。 我们继续引用它关于计算财务目标的公式,用来算算看,实现盈利100万,成本费用90万,那么: 净利润=100-90=10万元; 税后净利润=10×(1-所得税率)=7万元; 假设只投资了这个项目,全部用于其生产经营,没有其他资金需求,那么: 资金边际贡献(或称资金贡献率)=7÷(1+增值税率)=6.43万元; 这个数据表示每增加一元的销售收入,所增加的毛利润(即不考虑增值税情况下)。
如果企业年营业额是1000万元,那么: 净利润率为10%,属于比较正常的范围; 资金贡献率为10%,说明企业每一元钱的销售收入能够带来10美分的毛利润; 销售净利率和资金净贡献率的计算口径是一致的。 注意这里讨论的都是正常情况下的数值。
如果遇上特殊情况,例如,企业面临倒闭、资金链几乎断裂的时候,即使销售额大幅度下降,此时由于各项费用中的财务费用已经大幅度降低甚至为零,因此销售净利率可能会大大超过正常水平;同样,当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销售额大幅上升同时,可能存在资本不足的情况,这时资金净贡献率有可能大幅超过正常水平。
以上计算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如果考虑进去,一般来讲,随着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企业的财务目标应该相应提高(当然,对于负债率过高的公司,财务目标是越低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