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大怎么样?
我是2019年毕业的,在CUC的四年学习生涯给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认识的一帮子小伙伴也都很优秀,虽然大家的志向不同,但是大家都各自有了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首先我想说一下本科的课程设置,我个人感觉是相对合理的。除了专业课以外,公共课也是能够学到很多东西的。比如高数课,老师讲课非常细致认真并且干货满满;英语课,外教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练习并展示自己的口语;思修课、毛概课等政治类课程,老师们也会讲出自己的看法让大家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 至于专业课方面则是见仁见志。因为我的专业是金融,而金专又有学硕和专硕之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这里要说明的是,即使同样是金专,如果是专硕则按专硕培养,如果是学硕则按学硕培养。
我个人是喜欢思考和分析问题,所以对学究派的学硕比较感兴趣。虽然专硕的应用型人才方向更符合市场需求,但是个人认为如果刚开始拿学位就按市场导向来,以后可能就很难再坚持自己本身的理想了。当然人各有所好,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好。
每个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都是按照各大学院的安排来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CUC的研究生阶段有两个校区一个本部和一个东城。本人在东城。据我所知本部的培养模式是和清华类似的。两所学校的研究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由”。
学校提供平台,剩下的全靠你自己。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做你想做的事,研究你喜欢的领域。老师很少限制你的思路,只要你按时完成任务,并且能够自圆其说,老师一般不会刁难你。当然,老师毕竟是专业人士,有些经验性的东西你是需要向他/她请教的。所以除了科研以外的任务,比如发文章、申请课题等等都需要你亲自去做。写文章的话,导师一般会给你修改的机会甚至帮你修改,但是最终发表的文章署名一般是以你为主。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创办于2001年5月,现有南岸校区、渝北校区两个校区,设有41个本科专业。学院以“和衷共济、天下大同”的中华和合文化为大学文化之魂,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办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尊重的大学”为办学使命,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打造品牌”的办学理念,走“高起点、高质量、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立足重庆,面向全国,努力为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学院以建设融通中外的和合大学为发展战略,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为发展方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人才培养方向,坚持“知行合一、重德尚能、学以致用”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精技能、强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加强通识教育,强化专业核心教育,深化项目实践教育,培养“知诚信、擅管理、懂技术、精财会、通法律、会外语”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秉承母体学校重庆工商大学的学科和专业优势,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以工商管理、经济学、文学、设计学为主干学科,以管理、财经、外语、艺术为特色专业,构建了财经管理类、外语类、理工类、设计艺术类等专业结构合理、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围绕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优质校外教学实习(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校地、校企、校校深度合作,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120余个优质校外教学实习(训)基地,建设有2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校级实验实训中心以及24个研究所、工作室等教学科研单位。实验教学中心(室)总面积17707.88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3024.12万元,建有金融营销实验室、金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等72个实验室,实验室和实习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同时,积极推进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通过整合、配置优质资源,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学科团队,不断提高教学和育人质量,提升学院综合竞争力以及社会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