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恶性通胀吗?
首先给结论,不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最大可能的情况是物价温和上涨 然后来分析原因,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无他,只有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最终导致物价上升 但是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内需不足而外需旺盛,所以国内物价一直上不去 先说需求端,人民消费能力不足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居民储蓄率偏高,另一个就是房贷压力导致的负债率高企 对于前者,央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稀释掉一部分存款,从而增加消费需求 而后者通过降息方式降低银行放贷成本,刺激房贷利率下降,同时央行购买住房按揭贷款支持证券(ABS)的形式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也能有效刺激住宅地产的需求 目前来看,央行仍然倾向于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鼓励金融机构让利,刺激企业活力 所以短期内物价保持平稳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再说供给端,目前我国面临的情况是产能过剩与供不应求并存 供给方面,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海外工厂停产停工带来的供给缺口将会缩小,以铜为例,目前海外各国都在加大采矿业投资以弥补此前的供给缺口,据世界金属统计局预测,今年全球铜矿产量将增长4.1%,其中中国的冶炼加工产业增量贡献度达到86%,也就是说我国的冶炼产能扩张将填补此前缺失的供给 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之前,这种产能不足的现象将会持续,从而为价格上涨提供动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短期内原材料价格有望继续上涨,但是工业品价格上涨对CPI传导效果并不明显 因为工业品涨价传导CPI是有条件的,也就是中间环节不能出现扭曲,比如目前上游商品价格向下游消费品的传导就存在梗阻,这是因为疫情期间需求不足,产业链上下游利润空间被挤压,最终表现为工业企业利润下降,这种情况下即便有供给端产能不足,工业品价格上涨对CPI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最后来说说猪肉,自从进入2020年以来,猪肉的供求关系就不断受到猪肉价格的影响,因为养殖户在高价位上补栏积极性不高,一旦猪价下跌,养殖户避损情绪升温,补栏意愿会更弱,这样就会形成生猪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生猪供应减少—价格也上涨的正向激励循环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看到,随着各地储备肉的陆续投放,以及进口肉的不断增加,猪肉的供给存在不确定性 这个不确定性的来源在于各国封城措施带来的供给冲击,如果海外肉类加工厂继续关停,那么猪肉的进口不确定性就会提高,作为替代品,牛羊肉的价格可能会受其影响上涨,但CPI的增幅不会有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