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五行属性是什么?
“宵”,字面意思即夜半之时。《周礼·春官》中有记载:“昼漏尽,昏钟鸣,文武百宫各就其位,夕食。少牢致膳,天子宿斋。昼漏尽,昏钟鸣,天子始嚼饭而祭。” 郑玄注曰: “夕食,一日之食也。君既食,乃卜筮行事,如常事。” 孔颖达疏: “此经主论祭祀之事……‘昏钟鸣’者,谓将欲鼓钟而祭,若昏冥之时;‘少牢致膳’者,谓以少牢之牲而致馔食也;‘天子宿斋’者,谓天子自明日当御祭,故今夕斋戒不饮酒、食肉,唯食菽水而已。” 古人将“昼”与“夜”、“日”与“月”进行对应,以表示时间之始,其对应的数字分别是12和13。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后来的汉字文化,例如“时”“节”“早”“晚”等字都体现了这样的思想——子时为旧的一天的结束和新的一天开始的时间段;卯时则为新一天的开始。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霄”即是今天的晚上和明天的早晨。(辰时除外)
《集韵·肖韶》中云“霄,晨也”,说明“霄”的含意比“夜”更进一层,更接近于“早”的意思。另外古文字学大师孙诒让我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编撰的一部字典中专门介绍了“霄”的文字构成及其含义:“霄”是形声字,“穴”为形旁,“萧”为名,本义指天空。引申为昼夜、天地之间。又转指夜间。 再往前的《说文解字》中也有解释:“霄,天也。从穴,肖声。”段玉裁在注释中进一步解释了“宵”的含义:“宵,要音肖,犹早也。”并补充了“宵”的其他含义:“凡物初出谓之昭。从夕从昭,会意。”“夜与昼交接之候,谓之杪。从旦,杪声。”“夜与昼之分界,谓之晌。从日从昌,会意。”可见“宵”“霄”字的出现应该晚于“晓”“暮”,因为“晓”字的字形中本来就包含了“蚤”字,而“暮”“晩”的字形中也包含有“午”字;同样“宵”“暁”也应该含有“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