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思源电气在哪发家?

祖偌斌祖偌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来说说吧,可能不太全面。 首先,上海老底子有家老牌电气公司叫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简称“自所”),这个所是1960年由中科院建制的,当时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测量仪表,比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也包括一些控制系统。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开始大规模建设电站项目,为了配套这些新建电厂,必须要用大量的控制器和继电器。恰好这个时候国内电子元器件企业普遍产能不足,所以自所就抓住了这次机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产能,同时为了适应市场变化,进行生产组织改革,于1981年起,逐步建立了以产品事业部为基本单位的市场营销体系。

在当时那个供大于求的时期,这样的市场营销体系无疑是抢眼的,毕竟对于政府主导型的企业来说,能主动调整经营策略适应市场的确值得称道。随着业务的扩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自所的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到了90年代中期,因为某大型集团公司的介入,使得自所的业务拓展到了新的领域,同时也引入了新的管理思路。但是,因为历史的缘故,自所还是保留了相当一部分传统产业的业务,而这些业务正是新兴企业对垒的传统堡垒。

2003年的时候,由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原有的电厂(热电厂)逐渐转制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对控制系统及自动化产品的需求量开始爆发式增长;而与此同时,自所的几个主要竞争对手却由于历史包袱等原因,已经逐渐丧失竞争能力。可以说,自所在那个年代抓住了这个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接下来应该讲的就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并购重组了。

其实,自所的扩张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的,首战告捷就是并购同属中科院系的南京自动化所。当然,当时的南京自动化所早已不是当初中央直属的那棵大树,而是由多个研究所合并组成的研究院,并且处于濒临破产的状态。这场并购其实属于双赢,因为自所急需拓展业务和市场份额,而南京自动化所则急需资金解决生存问题。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了解了,2004年开始,在国资委的主导下,展开了著名的央企并购之旅,这其中就有自所和张江集成的组合。说起来张集和自所还真有点缘分,因为张集最初的注册地址就在自所大楼里。

至于为什么张集和自所能走到一起,我想无非也是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张集想要做大,实现全产业链布局,而自所则需要张集作为集成商拓展行业应用领域。不过,这段姻缘并没有维持很久,后来就分道扬镳了。

最后总结一下,自所的发展实际上紧紧跟随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从基础产业起步,然后通过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实现规模经济,再通过跨行业的整合,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衣梅柏衣梅柏优质答主

我2015年毕业去上海找工作,在松江的工业园区里一家企业叫“新时源”面试过。 当时因为我对这个新公司不了解,只了解到这家公司是生产开关柜的。我就想从事这份工作,就去了。 在那里待了两个月后我觉得不适合我,就想离开。这时我看到招聘启事上写着有其它职位,于是我想改行应聘,但是面试官看了我的简历就说你之前不是做这个的吗怎么突然改了!(因为我在这家公司做的只是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 我被面试官的质疑所打动,于是我决定再找份工作。后来经朋友介绍进入另一家叫做"海博"的公司,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再后来我又转行做了销售... 现在我在外地定居了,偶尔回老家会去看一下以前的老同事,他们还是那么热情地接待了我。 虽然我现在已经离开了那两家公司好几年了,但我还是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