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字字五行属木?
一、五行的属性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 五行的每一行都拥有自己的特性,这些特性被称为“五行之性”。 比如火的特性是炎上,就是说火具有上升、温暖的特点; 金的特性是敛降,就是金子从矿石中开采出来要经过冶炼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收敛向下,所以金属性质有收敛、下行等特点。
二、五行的相生相克 五行除了本身所拥有的特性之外,它们之间还存在相生相克的联系。 《易·乾》中的句子:“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衍,乃利贞。首出庶物,帝出乎震。”意思是说,宇宙万物都是阴阳两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阳气的作用是主导一切,阴气的存在是为了辅助阳气。阴阳这两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循环转化。
三、五行与方位 我国古代将世界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方分别对应一种五行。其中,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为什么要强调东西南北的方位呢? 因为地球在公转时是有角度变化的,每年二月春分之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此时没有时辰之分,一天24小时皆为立春。
到了春分第二天,太阳开始由赤道向北移动,逐渐进入北方天地,这一天就是惊蛰。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步向北移动,到达夏至时,太阳几乎垂直于北回归线,此时节气为小暑。而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这一天也是数九寒天的“三九”第一天。之后太阳又逐步南归,直至下一次春分到来。
在时间上我们可以把一个轮回分为春分(惊蛰)、夏至、秋分(寒露)、冬至、惊蛰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天文现象和气候特征: 这样划分是因为古人观察到每年的这个时候,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不同,而每个指向都对应着五行中的一行。
四、五行与季节 古人用二十四节气来表示温度的变化,同时他们发现每一个节气都有自己的“五行”所属。 根据干支纪年法,一年共365天,每一天都有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作为代号,而每个地支都表示一定的温度区间。其中,寅卯辰三个月对应的是甲丙戊三月,代表草木生长萌芽的阶段。
而巳午未三个月对应的乙丁己三月,则是草木茂盛的阶段。 申酉戌三个月的庚辛壬癸月,是草木结果成熟的阶段。 而亥子丑三个月的甲乙丙丁月,则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也就是冬季了。 这样一年12个月可以看成是12个不同的阶段,而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五行中的一行。 当新年来临时,我们说万物始生,为春天来临,这时是甲日,甲代表树木,所以春天属木。随着太阳的南移,到了己日,己土当权,万物开始繁茂,所以夏天属火。
时至秋分,禾苗渐枯,金开始生水,所以秋分后属金。冬至时白昼最短,水冷木冻,属于水。春分之后,阳气生长,草木发芽,属于木。 如此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