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属什么五行属性?
“聪”字5行属性到底是“金”还是“水” ? 根据康熙字典,“聪”字的古文是“悤”。
《说文》中说:“悤,疾也。从心,从匆匆之意,音同‘匆’。” 所以根据古文字形,“聪”字五行为“火”“金”。 根据现代汉字学,“聪”的繁体字是“聰”。简体的“聪”字,上面是“日”,下面是“耳”。所以有同学问,这个字到底是不是上下结构呢? 其实“聪”字古代并无简体字形,所有的笔画和结构都是古代的写法。如“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收录的字形都是繁体的“聰”字。 所以“聪”字作为左右结构的论断是不正确的.
那么根据汉字的笔顺规则,“聪”字应该先写“日”,再写“耳”。但是,当“聪”用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时,“耳朵”要写成“聞”——“听见”的“听”,就是“聴”。此时,应该先写“耳”,再写“日” 那为什么现在的字典中,却标注了不同的五行为呢? 这是因为,现在大多数的汉字字典,除了收录常用字之外,还会收录一些生僻字。而“聪”字属于极常用的字,自然不会有错。但“聰”(聰)字就未必如此了。
在《康熙字典》里,“聰”字收在卷二十一“艸部”。其说解是这样写的—— “聰,耳字,俗作聰。六書不載……此字之誤。” 就是说“聡”字是民间创造的生僻字,不符合汉字造字法中的“六书”。而且是错误的! 所以,现代的字典收录这个字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尊重古人的习惯,把这字归在“艸部”,并且标记为五行为“木”。 而“耳”部的字,因为和日常口语关联较大,一般比较可靠,五行的标注也不会有问题。 然而有趣的是,同样是《康熙字典》,当“聪”用作人名或者读四声“cōng”时,解释竟然完全相反——“聪,耳字;或从门,音同‘冲’。” 显然,这时把“聪”字划归“耳”部,显然是错的。如果姓张的人名字里面有个“聪”的时候,姓氏用“张”,名字中的“聪”可就不能算入“耳”部了呀~这样混乱的五行标识,实在让人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