寔属于五行什么?

慎紫柔慎紫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左传·僖公三年》:“楚人灭鄀,以为阳城,置鄀侯。”杜预注:“鄀,国名;阳,邑也。楚世居于丹阳,故曰鄀州。在南阳郡之内。” 《汉书·地理志上》:“南阳郡,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

《水经注·沔水》:“沔水东迳鄀县故城南,秦昭王封将军白起为鄢郢君,即此城也。前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更名阳县。……是年,汉兵初至南阳,亦作《破秦军行》。”“淯水又东经宛县北,秦昭王筑宛城建尉宫。县有武关、褒斜道,南山皆高峻,路狭谷深,谓之石门。”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南阳府》:“今府治南七里许,旧城基犹存。周回十里,其制卑小。” 杨守敬的《水经注释》引用了北魏郦道元的说法: “《水经》所云,盖因周旋二百里内诸山之称。案《晋书·宣帝纪论》曰:‘太康末,杨珧尝使吴,吴王孙权问太康之废兴,珧日:‘太康之时,无他奇异,而治世太平,四海咸若者,其唯德厚乎!’”

这里提到的杨珧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他曾担任尚书令、凉州刺史等官职。曾奉命出使东吴,并留下“太康之废兴”的著名言论。 杨守敬在解释这条注释时又说: “夫所谓太康之时,天下无他奇异者,不过德政施布,百姓乂安而已。自非天宝元符,何能致此?故论者推原其由,惟以教化醇美言之。” 他引用这一段注释的理由也是认为西晋太康年间的社会安定和谐是因为道德教化的缘故。 可是我们如果细读这段历史的记载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的。 西晋太康年间出现了所谓的“太康之冶”——国家安定、人口增多、经济繁荣,但这仅仅是一个时代特征的概括而已。不能把这些归于道德教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把持朝政,庶族地主政治地位很低,这一时期所谓的道德教化其实是在维护这种世家大族利益和门第观念的。他们对于寒门子弟是没有多大关心的,所谓教化也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例如王导为了阻止庾氏士族和外族融合,就极力反对庾亮让寒门子弟享有高官厚禄,提倡恢复士族门阀的尊严与特权——“吾家世德,恒蒙殊遇。先君勤身清节,夙夜在公,为国殒躯,以荣吾宗。岂令德业未扬,而承恩冒宠,久稽朝贡,微贱陵尊!” 他们强调的“德”也是指他们的德行——维护既得利益的意志。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杨守敬在此处提到的另一位学者的话,这句话更能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社会的真实状况——“凡厥衣冠,莫非士族。虽有材能,而明不行;虽有勋劳,而位不显。而其故宅空堂,倾而弗修;荒草野田,忽焉无主。”这明显是在批评那些没有实际功绩却享有高位的人。

我认为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因为道德教化变得如何和睦团结是站不住脚的,当时社会矛盾重重,内忧外患不断,所谓道德教化不过是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压制底层人民的一种工具罢了。

庾翊桂庾翊桂优质答主

“寔”字是土,这个字五行属土,所以它代表的事物也都是属土的(比如大地、房屋等); “实”字也代表物,但它在五行中却不是土类,因为它代表的是果实或粮食等等。 类似的字还有很多,比如“室”就属金,而“室”在古代又作“寔”或“”,可见古人造字的用心良苦,也是汉字的一大特点之一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