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有哪些旅游景点?
崆峒山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东临陕西咸阳,西近陇塬黄土,南接宝鸡,北临宁夏固原、甘肃庆阳,为六盘山南脉之一支,总面积84平方公里,最高处2123.5米。
崆峒山景区是丝绸之路旅游线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崆峒景区由崆峒山、崆峒古镇和花溪谷三大板块组成。这里山水秀丽,文风鼎盛;道教文化、武术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史迹遍布;是中国道教第一山,“问道崆峒”成为中国道文化的标志之一。
崆峒山景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峰峦雄秀,苍松怪石,云雾飘绕,风景宜人;有泰岭之峻、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及峨嵋之秀。景区内重岩叠嶂,林木葱郁。峰回路转,溪流潺潺;既有北方山的雄浑壮观,又有南方水的秀美阴柔,素有“关中山河集大成者”之美誉。
崆峒山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自然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最美丽十大山峰”“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景区”“中国十佳生态旅游胜地”等荣誉称号,享有“西来洞天第一名胜”、“陇上独秀”的美誉。
泾川王母宫 王母宫位于甘肃省平凉泾川城西二公里的回山,亦名瑶池,传说西王母居此,故得名。唐贞观年间建庙。明嘉靖二十四年 (公元1545年)扩建时,曾从华山西峰的翠云宫移来了西王母像。
相传西王母是主宰天地间的女仙之长,她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三天在瑶池开蟠桃会,邀请群仙聚会,共享仙酒妙果。因此王母殿香火甚旺,游人如织。每当庙会时节,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携妻带子,扶老携幼,都来朝拜进香。
王母宫坐北向南,规模不大。现存建筑有山门、三圣殿,东西厢房各五间,过厅五间,大殿三间。大殿面宽一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前出廊,梁架结构为抬梁式构架。前檐柱间前后装隔扇门,其余门窗均安装木质花门窗。殿内西壁神龛内供铜铸西王母像一尊,高0.77米,手捧寿桃,端坐云中。
灵台大殿 大殿又名玉皇阁,俗称“老爷寺”或“老爷楼”,位于灵台县中台镇。始建于隋大业十三年(617),金皇统二年(1142)重修。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黄砖砌筑墙体内外刷白灰。
整个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梁架、斗拱、门窗等均以木雕制做而成。斗栱作五铺作重昂下耍头,令拱、柱头都有斜拱;檐椽出跳为三步,角椽挑出较短,平椽伸出较长,且向外挑卷。大殿内部明间前部设神台,后部设有板门,次间两侧设窗,柱顶置柱头科,均为八抹方格门窗。
崇信钟楼 崇信县原有两座古钟楼,一座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座落于县城中心街中段路北,1958年被拆除。另一座建在现西街小学校园内,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建学堂被拆毁,只余地基。民国八年(1919)在原址复建的钟楼,1975年被拆毁。
据《崇信县志》记载:明万历十六年至清乾隆十年(1588-1745)间先后两次重建,其建筑形貌已不可考,但“钟楼”之名却一直沿用至今。原钟楼系砖木结构,分两层,底层平面呈方形,四周为砖砌墙,高约丈余,顶覆绿色琉璃筒瓦。上层四面辟门,中间建有楼阁式塔身四门四亭,四面各置腰檐、斗拱、塔刹。楼顶盖碧色圆筒瓦、脊正中饰宝瓶。整体建筑高大雄伟,造型别致典雅。
庄浪云崖寺 云崖寺位于庄浪县西南40多公里的阳川乡境内,始建于北魏时期。因其地处深山峡谷之中,又处于悬崖峭壁之上而闻名遐迩。云崖寺院依山势而建,自下而上分四院。从山脚至寺顶,共有台阶245级,可分四层。
该寺主要建筑有山门、过殿、大殿、南北配殿、僧舍及钟鼓楼等。过殿和大殿为重檐庑殿顶,其他房屋多为硬山顶。整个寺院依山就势,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既显庄重肃穆,又不失古朴雅致,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寺周群山环抱,沟壑深邃,景色宜人,尤其雨后初霁,青山滴翠,白云缭绕,恍若仙境一般。
静宁威戎古城 威戎古城遗址坐落在甘肃省静宁县威戎镇东南隅,地处陇山支脉西端,古陇阪之地。距静宁县城西南47公里,南距平凉市区70多公里。这里山川交错,交通发达,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古城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古城周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垣夯土筑成,平面略呈正方形,周长1530米,城垣残高4—5米不等,底宽10米左右,顶宽6米左右。南、西、北三面各有城门,南门额书“金城汤池”,西门额书 “威戎通塞”,北门无题额,今皆不存。城周遍残存有汉代瓦当、筒瓦、版瓦,亦有少量宋代、元代遗物。
平凉市博物馆 在甘肃省平凉市西大街104号,有一座风格别致的建筑,它是1999年10月建成向公众开放的平凉市博物馆新馆。这座博物馆外观新颖,造型独特。主体建筑由主楼与两个翼楼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象征平凉悠久的历史文化。大门为牌楼式建筑。
馆内设历史文物陈列室和书画陈列室,展出文物3000余件,其中唐代鎏金银壶、彩绘武士俑、铜鎏金飞禽走兽纹饰、彩绘乐舞图壁画、泥塑佛首、北宋耀州窑青瓷刻花梅瓶、磁州窑黑釉剔花胡人牵驼俑、磁州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