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国家线多难?
对于考研,很多人都是一败涂地。 考研和高考有本质的区别,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全国几百万考生挤破了头都想要上大学,上985、211更是无数考生的梦想;而考研只有一个人能上岸,要么考上,要么落榜,没有中间选项。 如果说高考的考场是一群人的奋斗,那考研的考场就是一个人的孤勇! 每年都是一群人在考研的路上被刷了下来,成为炮灰。 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为201万人,录取人数为72.23万人,报录比约为2.5:1; 2018年研究生报考366万人,录取人数约78.9万人,报录比约为4:1; 2019年研究生报名规模达到了341万人,最终录取人数也才约79.08万人,报录比接近4:1。 也就是说,你辛辛苦苦备考了半年甚至一年,最后可能连国家线都没到,而国家线不过等于白考! 从这个数据来看,考研的难度逐年递增,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很多学校由于招生名额不足或者专业冷门,导致报考人数比还不足1:1! 所以有时候不是你不行,而是别人压根就不来和你竞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不同专业的考研难度情况吧~
1)经管类 经济、金融这两大热门专业一直是报考的“香饽饽”。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的报录比大多在10:1以上,有的甚至可达30:1。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2016年的复试成绩公示显示,该学院金融学(专业学位)进入复试的考生共计12人,初试成绩平均分为363分(初试满分500分计);最终仅4人被录取,淘汰率超八成,录取平均分达386分以上。 而像清华大学这类顶级高校的金融专硕,招生人数较少,但每年都有上千人报考!所以考上的同学大多数分数都在400以上! 管理学也是经管类专业中热门的一个学科门类,中国人民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报录比超过20: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历年录取分数线均为180分,且录取率低于1%! 因此,想进名校读经管类专业,可谓是万里挑一,竞争相当激励。
2)法律类 法学属于典型的文科专业,不仅学习难度大,而且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又多又杂,因而不少考生望而却步。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法的重要性。因此近年来报考法学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啦~ 当然,因为法学的学科排名较高的高校相对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再加上这些地区院校的数量也比较少,所以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 在我国,司法考试被视为从事律师业的通行证,通过率基本稳定在10%左右,而在顶尖法学院如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等地,通过率往往高于平均水平,但仍十分困难。 比如中国政法大学2016级本科生中有近九成分流至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其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占比高达50%,可见读研仍是多数法学生的不二选择。
3)中文类 汉语言文学是一个传统热门专业,可考性较强,就业范围也相当广泛。 因此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并且以二本院校的居多。但是由于双一流高校在培养方面优势明显,所以大部分高分考生都会选择一流名校。
另外,文学专业一般不考数学,对于基础较差或不喜欢学数学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选择之一;再者文学专业的书籍一般比较经典易懂,不会像工科那样晦涩难懂…… 正因为如此,每年选择跨考文学的同学也很多。 但与此同时,文学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不言而喻…... 因为大部分学校的文学类专业都会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细分,这就增加了同学们复习的难度。 一些名校的文科专业报录比更是高得吓人,比如说人大、北大、中传等等…… 所以大家在选专业的时候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下哦~
4)理工类等 工学作为一级学科包含20个二级学科,涉及面广,包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等行业,因此就业形势较好。同时因理工科的专业内容专业性较强,门槛也相对较高,所以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报录比都比其他专业低得多。 就拿电子科技大学来说吧,该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录取名单中的电子信息专业(电子工程学院方向)有将近一半学生的初试分数都是在400+,这样的分数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的985院校水平! 理工类专业的考研难度还是比较适中的,如果自身有相关的兴趣及能力的话,建议可以优先考虑哦~
5)哲学等 哲学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不强,因而很多同学不太愿意去报考。它跟文学一样也属于文科学科,所以在复习时也很容易和其他科目相混淆。 然而实际上,哲学虽然看似简单,但其理论体系庞大复杂,知识点又特别抽象难懂,所以学起来还是挺费劲的。
目前开设哲学专业的院校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因此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 不过话说回来,哲学这类学科主要看个人兴趣,如果有志于此的小伙伴可以考虑一下哦~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在选择专业和院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大家找准自己的定位,目标定得合适一点,上岸的几率也会更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