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属什么五行?
1. 刘这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典型的左形右声的形旁表意的汉字,是汉字的左偏旁之一,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它最早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出现的。 【甲】 【乙】 这个字源图比较有意思吧?我本来还打算把“甲”“乙”两个字源画成两个中国象棋棋盘的,可惜没有找到合适的图片——这两个图都是围棋棋盘…… (-_-) 那么,关于刘这个汉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说文解字》:“刘,杀也;从刀,卯聲。” “刘”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最初形象就是一把斧子,用这把斧子斩伐林木的意思;后来,这种字形就演化成了下图这样了:
2. 我们都知道,刘姓的来源很复杂,主要有四种说法: ① 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所的分封。 周武王姬发灭掉商纣王朝后,将唐国(今山西翼城西)封给其弟弟姬虞,并赏给他一枚玉珪作为凭证。因“唐”与“棠”古音相同,且棠树是秋天丰收时最好的果实,所以后人便有了“唐叔虞及其儿子燮父居晋水岸边,改唐为国号为晋”的说法。 晋穆侯的儿子成师受到母亲狐姬的偏爱,于是被过继给了叔父贾为嗣子,继承贾邑之地,而将嫡长子贾亡故之子继立为君,是为晋侯吕。 因为贾邑在今山西省芮城,所以,晋侯吕又被称为芮伯。 而晋国的第六代君主晋昭侯分封弟弟晋桓侯于霍(今山西霍县西南)、冀(今河北冀州)二地建侯国,晋桓侯之后有封于刘邑,成为姬姓刘氏的始受封者。 ② 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所封。 相传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帝尧,名放勋,号陶唐,在位七十年,到百岁之时传位给舜。
舜死后,又把天子位让给治水有功的禹。据说尧、舜、禹都是黄帝的五世孙。 夏朝建立以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封他的后裔刘累为“陶唐后”(或作“陶唐氏”),封地在鲁县东北的刘邑(今河南宁陵北),史称“陶唐遗民”。刘累后来被舜赐姓为“姬”,称为“姬刘家”。 ③ 出自姬姓,为周康王的同宗后裔所封。 周定公四年(公元前897年),周公旦的后裔周公黑肩谋杀周庄王,事情败露,遭庄王处死,封地也被取消。 周庄王八年(公元前963年),周庄王命周公黑肩的弟弟周公奭(shì)重新恢复采邑,并将原采邑改为刘邑(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北),以纪念他父亲周公黑肩曾经封于刘邑。因此,这个封国的始祖不是刘累而是周公奭。 刘姓得姓始祖:刘累。 春秋时期,宋国公子朱见晋国强大,怕将来会被兼并,就派人去与晋国联络,想归附晋国。可是,宋国派出的使者到达晋国后,却被晋国拘留起来,不让他回去。为此,公子朱恼羞成怒,决定发兵攻打晋国。不料宋国军队还未出发,公子朱就被宋国人杀了。这时,齐景公的弟弟庆封来投奔公子朱,他便想带庆封逃回齐国。但是,由于当时道路阻塞,他们无法成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公孙敖的人主动提出愿意帮助他们,并且很快就办妥了一切。 不过,当庆封回到齐国后,却向景公告发了公孙敖私通外人的罪行,结果公孙敖被处死了。 到了战国时期,公孙敖的后人为了纪念先人公孙敖帮助自己脱离困境的有恩之人庆封,便将家族的姓氏由公孙改为庆姓。
④ 来源于妫姓,为陈厉公胡之庶子陈完所改。 陈厉公胡是陈国第十八任君主,他在担任君主期间最宠爱的夫人胡姬原来是晋国公主。因为当时陈国是晋国的附属国,为了讨好晋国,胡姬就劝说陈厉公送自己的儿子太子完到晋国做人质。 公元前706年,陈厉公去世,太子完即位,史称陈闵公。 但是,陈闵公在位仅仅六年就去世了。在他去世后,陈国由厉公的儿子悼公即位。悼公是胡姬第二个儿子,因为他是庶出,所以在陈闵公在位的时候并没有得到重用。
现在陈闵公驾崩,悼公才趁机掌权。 但是,新君登基往往都会遭到其他大臣的不服,特别是那些掌握实权的权臣更是如此。悼公在位期间,虽然他极力拉拢重臣辕涛涂、张寿等,但却始终未能完全掌握朝政大权。因此,他就想除掉这些重臣。 当时,辕涛涂、张寿等人联合起来排挤重臣申子, 申子一气之下投奔了楚国。 楚昭王听说申子很有才干,于是就派人迎接他去楚国任职。 张寿得知此事后就立即去向悼公告密。
悼公闻讯大怒,命令张寿去追捕申子。张寿不敢违抗,只得奉命行事。可就在张寿追赶申子时,他却暗地里收买了申子的家臣,然后带着申子投奔了齐国。就这样,申子不但摆脱了楚王的邀请,而且还受到了齐王的赏识,最后还在齐国定居了下来。 而张寿则是带着陈悼公的命令一路追去了申子的家乡。 原来,陈悼公以为申子一定会回到祖国和陈国领罪的,所以他才特意派张寿前去捉拿申子。然而让陈悼公没有想到的是,申子竟然会跑到齐国避难!因此他认为申子是不肯回国接受法律的惩罚,所以才特派张寿前去找他。
但申子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楚国强于陈国许多倍,因此他宁愿留在楚国也不愿返回陈国。何况当年陈悼公之所以重用他,完全是靠着辕涛涂和张寿的推荐。如果他没有投奔楚国的话,那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