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区别?
一、班主任与辅导员不是上下级关系
高校中,班主任不隶属于辅导员领导,是独立于辅导员之外的一支学生工作的队伍,与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是协作者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出发,他们工作对象不同,分工不同,工作方向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但是目前,部分高校把班主任当作辅导员的下属,这样很容易导致班主任工作的混乱。
二、高校班主任制度的特殊性
由于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班主任制度的时间不长,很多高校在工作安排中还没有把班主任纳入固定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使得班主任工作处于相对边缘化的状态,班主任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而是把班主任当成一种“兼职、副业”,不能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班主任工作上,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班主任的管理绩效。同时,很多高校也没有建立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考评制度,或者考评制度不完善,只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这就更加淡化了班主任工作日常化的状态。从本质上讲,高校班主任工作应该与辅导员工作同等重视起来,纳入学生工作处的日常工作。
三、班主任与辅导员应同工同酬,或同工高酬
很多高校中,大学生的班主任多数配备的是青年教师,这些专任教师有的是从研究生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而且,这些专任教师与辅导员的待遇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如果再让专任教师从事与辅导员相同或者更多的工作量,就会严重影响专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根据高校教师收入结构可知,教职工的收入来源是基本工资和课时费以及一些政策性补贴。通常高校中,辅导员的课时量是标准课时量的一半。专任老师多是全课时,甚至超课时工作。根据工作量与收入相当的原则,专任教师做班主任的收入要远远低于专职辅导员,这将直接影响青年专任教师做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从长远利益考虑,也是对专任教师的不公平。综上所述,为了激发专任教师做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同时激发全体教师关心学生成长成才和教学工作的热情,高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即专任教师做班主任的工作享受与辅导员同等待遇,或者略高于辅导员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