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租房在哪儿?
在北京,共有产权房、公租房和定向安置房都是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 其中,共有产权房的产权性质是“限房家庭”与地方政府共同持有;公共租赁房的承租人为中低收入人群,而定向安置房的受配对象为被拆迁居民。 三者的房源渠道不一样。
共有产权房由城市人民政府指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建成后以低于市场价格或租金出售给符合购房条件的人; 公共租赁住房是在住宅市场中,由政府投资建设或者委托建造、配套租赁的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 定向安置房则是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而安置给被拆迁居民的房屋。
从价格上来看,三者的房价都相对较低。 以北京市为例,根据规划要求,市区项目共有产权房套型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销售价格由土地出让时确定的建筑面积单价加上楼层差价确定。 而按照北京市相关规定,公共租赁住房的单套户型主要为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等,面积一般在40平方米左右,租金基准价不高于市场租金的80%。 同样,位于远郊区县的定向安置房项目的套型也主要为50-60平方米之间的一居室,项目内部分户型因为朝向、景观等因素存在一定差价,但整体差幅较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三类房型价格都比较“亲民”,但是申请门槛都不低。 比如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申请人须为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且在京无房产;而共有产权房的申购门槛则更高一些,申请人在京无房产的前提下,还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具有本市户籍,1人申请的,必须符合在本市连续5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或者个人所得税的条件。
●外地户籍的家庭,需符合在申请地连续5年(含)以上缴纳住房公积金(新就业大学生不受此限制);
■申请人的婚姻状态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相应情形。
目前,北京的各类住房保障项目正在全力建设中。以共有产权房为例,截至目前,全市13个区的共有产权房项目都在有序施工中。
据统计,2022年北京将有近2.7万套共有产权房竣工,比2021年多出了7000多套。 到明年年底,北京累计建设的共有产权房将达到7.44万套,预计可供20多万户家庭购买。 除了新房以外,市民也可以在二手房市场里挑选合适的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