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艾蒿有什么作用?
古人有“采百草,择佳日”的传统,《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月数旬,人家皆以朱索系臂,俗谓‘洗百病’。”可见,除了端午习俗中的龙舟竞渡、吃粽子等,古时候人们还有在端午这天沐浴祛病的风俗。而端午节之所以成为医学上的节日,也是因为古人发现了这一天午时(中午十二点至下午一点)采的艾叶,药用价值最高,所以把这一天叫作“艾节日”或者“灸节”,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中就有关于“灸节”的记载;明代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论述了“艾”的营养价值,并引述南北朝名医陶弘景之言:“夏至后,阴阳极盛之日,夏至谓之气节,此则阴气萌动之时。故书载:‘五月五日在药铺卖好生艾叶’,即此意也。”意思是说,冬至之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到了夏至,白天达到最长,过了夏至,白昼开始变短,因此阴气也就逐渐滋长起来了。这时的艾叶是最好的。
事实上,无论是北方用艾蒿来预防瘟疫还是南方用艾蒿来治疗疾病,应用的最常见的都是农历五月,也就是芒种到夏至这一段时间里生长的艾蒿。《本草求真》中说:“[艾叶]气味熏烈,性喜温燥,得火则阳。”这时,由于阳气至盛,艾蒿枝叶茂盛,全草含芳香味浓,药用价值高。不过,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干艾蒿,多是秋天收获的,药效与夏天相比要差一些。 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传统的中药都得到了全新的研究和发展。如今,我们应用现代医药知识和技术去解读中国传统中药文化,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