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非什么什么作用?
这个题好像有点久远了,不过我最近正好重写了这篇文章,发出来与大家分享。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什么是”这个词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名词(或句子),另一个是什么是动词。这两个问题中,前者容易回答,后者却难以给出确切的定义。于是我们不妨先考虑动词的问题。
一、什么是动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给动词下的定义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的词。这个定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给出了动词的范围。但是词汇的意义是非常广义的概念——例如“爱”这个词,可以说我爱祖国,也可以说我爱你,还可说我对你的爱。这些表达虽然意思相同,但字面含义却有所不同,前两者属于及物动词,后者属于不及物动词。一些动词是可以带双重宾语的,如“理解”“交流”等;而另一些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开始”“结束”等。然而这些并没有说明是什么让一个词语是动词或者不是动词。我们还需要一种更精确的区分方法。
二、动、名词之别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动词和名词都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我们来考察这两类词与动词“做”的关系。
动词“做”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义项是这样的:①从事某种事情②制作③做成④干成⑤充当⑥做手脚⑦做事⑧产生作用。我们看到第一个例子“做什么”中的“做”就是及物的,它的宾语是名词性的。第二个例子“做衣服”中的“做”也是及物的,它的宾语是动词性成分。第三个例子“做蛋糕”中的“做”也是及物的,并且与介词“做”搭配使用。后面几个例子都是不及物的“做”,不带宾语。可以看到,动词和名词与“做”关系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来源于二者对“做”的接受程度。能带着“做”跑起来的,一般是动词或者动词性的短语;不能带着“做”跑的,一般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能跟“做”走的多为动词,是因为它们能提供必要的自主性(autonomy)。
三、什么是有自动性的词语 在上面两个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更有趣的图来展示哪些词语具有自动性: 一个词语如果能带着“做”跑起来,那么它必能带“了”走。能够带“了”走的词语有:动词、动词性的短语和少数形容词。所以上面的表格可以重写成这样: 只有具有足够自主性的词语才能带“了”走。这些词语基本上都属于动词、动词性的短语,所以可以进一步简化上面的表格,得到下图: 这个图展示了所有能带“了”走的词性,也就是具有一定自动性的词性。我们将其命名为“了自动性”,用λa表示。
四、什么是动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给动词下一个新的定义了: 动词是能够带“做了”走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