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有哪些副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物可分为三类,即抑制酶类、抗纤维蛋白溶解类和收缩毛细血管类药物; (一)抑制酶类包括: 1.特异性凝血酶抑制剂,如蛇毒制剂。通过抑制凝血酶本身发挥止血作用,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类止血药物。动物实验证实,该类药物可显著缩短家兔的出血时间。 2.纤维蛋白溶解酶抑制剂,如氨基己酸(acetamide)和氨甲苯酸(aminomethylbenzoic acid)能抑制纤溶酶活性,同时也能阻断血栓形成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达到阻止血液凝固的目的。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类 主要包括重组人脑尿激酶(rhBNK)和链激酶(SK)等。前者可直接裂解纤维蛋白肽链,后者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以上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均为引起出血的时间延长。
(三)收缩毛细血管类物质 有云南白药、安络血、维生素 K 和六味地黄丸等,主要作用于血管,使管壁收缩,管腔变窄,血流缓慢,有助于停止出血。此类药物无明确的免疫抑制作用。
除了上述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考虑使用热疗,对恶性肿瘤所致的出血也有较好的疗效。 由于热疗可使肿瘤组织缺氧,进而影响肿瘤细胞DNA合成,从而控制或缩小肿瘤,在出血得到控制的条件下,肿瘤也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