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别墅小洋楼?
在苏州,提到“洋房”人们马上会想到“法式洋房”“英式洋房”或是“西班牙风情洋房”等,但提及“别墅”人们却似乎不太熟悉。其实,在苏州的古典园林中就有不少的“别墅”——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私家庭院”或“花园住宅”。 从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中的“宅园”至清朝的“宅第”再到民国初年的“公寓”,中国的建筑师们一直在尝试将传统中式住宅的现代改良之路。20世纪20年代左右,一批接受西方建筑与都市规划理念的青年建筑师开始活跃在中国各地,他们有的来自国外(如卢泰愚、庄俊),有的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如梁思成、童寯),还有的是留学欧洲的建筑系学生(如杨廷宝、吕彦直)…… 这些青年建筑师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些人在留学期间就对欧美城市的街廓形态和住宅模式有过研究。他们回到中国后,一方面担任建筑系的教职工作,另一方面开始从事于私人建筑的创作。这些建筑作品不但体现了他们对东方文化的理解,而且也体现出他们对于西方现代建筑学派的钻研与运用。
在这些建筑师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带有小庭院的“别墅”。这些小别墅往往规模不大却颇有情趣,且注重空间的变化以及内外环境的交融,因而深受当时新贵族的青睐。这些建筑师亦因此成为了当时的明星建筑师。
1935年建成的上海百代公寓可能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座公寓一共六层,由于当时的高层建筑并不多见,因而其造型又被称为“摩天大楼”;其独特之处还在于每个单元的客厅都可以通过一个长长的回廊与外面的楼梯相通,这样,坐在客厅里的人就可以透过回廊和外梯上的装饰窗看到庭院里的景物,从而扩大了室内外的视觉联系。 除了上海外,北京、天津、南京等地也有此类小别墅的出现。
时至今日,我们虽已难再寻找当年的踪迹以作凭吊,但我们仍能从那些保存至今的古建筑中一窥当时的盛景——那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也是一个敢于创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