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是什么生肖?
这个闲坐啊,我第一个想到的是猪。 你们别以为我在说猪八戒,其实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以为是形容猪的呢! 《礼记·檀弓下》有言“荀卿相孔子云:‘肥瘠高低,貌若何似?’子曰:‘才之美者,如良金美玉,精糙虽差,而洁白自好者。’”这里的白璧微瑕就是比喻人虽然有小缺点但大优点还是很突出的,多用来形容文人雅士、美人佳丽。
其中白璧指洁白的玉石;瑕,本义是指玉上面的斑点,引申为污点。这里引申为玷污。因为古时人们把玉作为君子美德的象征,所以后来用“抱璧”来比喻人才的高洁。 而“坐”在古代是一种坐姿,指的是臀部落在双脚后跟上的坐姿。这种姿势是比较端庄的。与这种坐姿相对应的生活状态就是比较安闲自在的。 所以连起来就是说,像白玉里夹杂着一点灰尘一样,尽管有瑕疵,却是完好的。(完整无瑕不是形容玉的)人虽有点不足,但是优点很突出,就像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显得很安闲。 不过,我查了一下,发现这句原话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是汉文帝评价贾谊的话,并不是描述屈原的。
那么闲坐这个形容应该也是汉代以后才有的。而汉代又恰好和猪属相相关.... 汉代人流行在墓里面放很多随葬品,并且把这些随葬品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就像活物一样。这些随葬品一般来说都是能够再现生前生活的场景的。比如家具、餐具、陶俑、乐器等等都有。 而有些陶俑本身就被塑造得肥肥胖胖,这是汉代人推崇的“盛唐体态”。这跟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是一样的,只不过汉朝这“胖”跟唐朝的“胖”意义不一样,不是说身材苗条不好,而是说太瘦了显得没有福气。
其实啊,这也是从秦朝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瘦为丑的美丑观念。秦朝以军功立国,讲究阳刚之气,所以当时并不推崇“娇小玲珑”的女性形象。而且秦一统天下后建立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国家更加强大,所以人们觉得国家强大和男子汉气概都是来源于“强健”。
既然男性强悍,自然女性就要柔和,要能够衬托男性的英武。所以西汉以来人们总是把女性塑造得柔媚、丰满、有女人味。 那么这种以瘦为丑的观念是怎么普及到大众身上的呢?我想应该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因为汉武帝推崇儒学,而儒家强调的孝就包括了“事死如事生”,你要像侍奉活着的父亲那样去伺候死去的父祖。所以,除了放满随葬品的墓室之外,还要模拟生活场景,让死者依然能够过着有滋有味的生活。
那些肥肥胖胖的陶俑或者木俑也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