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五行属什么立?
这个“力”,不是那个“力”! 《说文》云:“力,勤也;能也。” 所以,这个力是一种能力、一种能量。 那么,这种能力是什么、从哪里来呢? 先秦儒学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所以人的能力是“生而知之”——天生就知道的。这就是所谓的“良知”“良能”(《易·乾》:“知至而至于命”)。
在儒家这里,这种先天的能力就是“天命”或“天道”(《中庸》:“天命之谓性”)。所以说,“力”是五行之“土”(“五德”之一)。但这是“天之道”,是生命之本。 不过,后世的理学派却对此大加质疑。因为,如果人人皆具备这种先天本性,那为什么世间还有那么多愚昧落后之人呢?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个“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二元结构。 “气质之性”来源于“义理之性”,但由于后天环境影响(如环境、教育等等),二者之间会发生分离(如孟子和荀子对“性”的不同解说便是如此)。所谓“力”便是从“气质之性”中产生出来的一种具体的能力。它需要后天努力(勤能补拙)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它是“水火木金土”五行的最后一个——由“木火金水”生成(《尚书·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并且,它还是五行的最后一组(水-火-木-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