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五行属性是什么?
五行的属性是根据其特点所决定的,金木水火土的属性分别是: 木——曲直;火——炎上;土——稼穑;金——从革;水——润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革”和“炎上”的意思。从革就是变革、改换的意思,所以金属的特点是“从革”——变废为宝,更新换代。而炎上指的是物质燃烧的上行趋势,所以火的特性为“炎上”——向上、发散。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关系: 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水木克土,土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这个规律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所在。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我们所说的五行相生相克是基于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说明的,而古人说的五行相生相克是基于阴阳的说法来理解的(古代没有阴阳概念的人是不存在的)。
因为现代科学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阳是对应古书中的“天”,所谓阴则是对应古书的“地”。而在古人的思维中,天上代表阳,地上代表阴。也就是说在古书中所谓的阴阳其实是现代科学的两个极性:磁极和地理极。
因此在理解古代的五行相生相克就必须按这种阴阳观念来理解和执行。 什么是古代五行相生的理念呢?也就是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含义是怎样的呢?
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水是沿着地表不断流动的,它是往低处流的(比如江河湖泊的水最后都流入了大海)。但是古人认为的水不是现在的这个概念,古书说的水是停滞的、蓄积的。也就是说古人把水认为是聚而不流,或者流动很慢的。(这是古人对水的认知水平限制了他们对于液体流动的理解)
正因为水是如此特殊的存在,它就具备了古人设定的特殊性质:水生木。因为水是有形之物,它停留在土壤里吸收大地之精华就会形成树木(当然这里没有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
火也是特殊的存在,它可以沿着地面上升(烟尘往上飘),并且具有散发性和感染性(火源可以轻易点燃周围的草木),于是就有了火生土。因为被燃烧的草木土归于虚无,只有灰烬留在了土壤里。
金属的特性是被软化和塑型,这就类似于火的功能,所以具有火的性质,也就有了金地。因为火焰能把矿石熔化成液态,让铁锭变成铁水,继而铸造成各种各样的金属器具。 而水是最善于洗东西的(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用它就可以清洗污垢,包括人体表面的和不干净的物体表面的。正所谓:清水洗旧颜。
所以水就有益于人的健康和美丽,有益健康与美丽的就属木了,所以就有水生木。 当然这是五行相生最理想的状态,实际上还要复杂一些。因为还有“制化”的概念在里面,就不展开讲了,免得烦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