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生肖是什么生肖?

梅艺帆梅艺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正月”,即农历正月初一,又称为“元日”“新年”“春节”等。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历法叫“颛顼历”。以干支纪年,一年365天,平均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加在一起是360天,剩下的5天,古人用“闰月”的方法加以弥补,4年一闰,79年两次闰十月。到唐朝中期,人们发现这种“闰月”的方法很不可靠,出现了“闰月不闰时”的情况(比如某年春节恰好是闰二月)。

于是,唐朝宪宗李纯时期,朝廷命司天台在原来365天计算的基础上,把二十四节气加上闰月的推算方法加以固定,形成了“定朔”和“定气”的计算方法并沿用至今。按照这种方法,每年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此时为公历12月22日或23日;而立春这一天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则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进入春分点,即为公历的1月21日至23日。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当太阳由北向南移动至春分点附近时,白昼逐渐变长,黑夜慢慢缩短,这时的节气叫做“惊蛰”。此后,太阳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到了夏至,太阳完全由北向南移动至北回归线,这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白昼时间达到8小时。

过了夏至,太阳由北及南移动,北半球开始一天天变得昼短夜长,直到秋分,阳光直射点在南北两极之间往复移动,白天和夜晚的时间又开始一样长。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中国大部分地区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短。若以冬至日为起点,那么小寒、大寒一周之后,农历一月的第一天正好是立春,随后天气逐渐回暖。但若按阳历年计算,气温却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到农历二月末的时候,气温往往比立春节气之时还要冷。

这种现象叫“倒春寒”,农村有句俗语叫“二月初惊见草芽,早春只到百花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倒春寒过后,气温继续回升,“蛰”伏已久的昆虫和草木陆续苏醒,“惊蛰”由此而来。

史梁君史梁君优质答主

正月生肖没有确切的说法,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所以,正月生肖应该是十二个生肖,古代中国曾用十二生肖来纪年、记月、记日,一年共有十二个月份,每月有两个属相,所以每月的第一个属相被称为这个月的当令属相。十二月生肖当令,而十二生肖的属相本命年为十年,所以当令生肖年有两年。十二生肖当令顺序为:正月起当寅虎令、卯兔令,二月起当辰龙令、巳蛇令;三月起当午马令、未羊令,六月起当申猴令,酉鸡令;七月起当戌狗令、亥猪令,八月起当子鼠令、丑牛令;九月起当寅虎令、卯兔令,十月起当辰龙令、巳蛇令;十一月起当午马令、未羊令,腊月起当申猴令、酉鸡令 。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系统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录生肖并将其和十二地支相配的是东汉王充《论衡》。十二生肖何时起普遍用以记人出生年号,已无确切的史料可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