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当前中东乱局?
首先,我想说的是对于阿拉伯之春的发生是中国政府没想到的。当然,对于北非民族主义的勃发也是。 所谓“中国应对”,无非就是外交和军事两个方面。在外交上,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撤侨、调停埃及政权动荡等等;在军事方面,中国政府目前并不具备直接介入海地或者利比亚局势的能力(何况还远在海外的索马里),但是加强地区合作,建立地区反海盗联盟,联合周边国家共同应对挑战,总归是有意义的。
至于对叙利亚问题的态度,我觉得很耐人寻味。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持消极态度,既不反对也不支持,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其实暗含了对中国核心利益的保护——既然巴沙尔·阿萨德政权能够维持对华友好,保持中立立场,不对中东乱局进一步煽风点火,那么对于中国的战略空间来说,这个政权的存在还是有意义的。
当然,如果有朝一日巴沙尔·阿萨德政权也陷入动荡,中国也会面临选择伙伴的困境,毕竟叙利亚是我们在中东的第一个真正朋友。但那已经是日后的事情了…… 中国现在要做的,是加强区域合作,维护海上通道安全,保护华人海外利益。
中东地区安全秩序重构的进程才刚刚开始,当前乱局的消退尚需时间,因此,中国需要做好中东问题长期化和复杂化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同时,中国应对中东乱局的思路,也应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战略全局为主。具体地讲:
一是中国中东政策应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而不同”的原则。
二是中国应以经济为抓手,提升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深化战略合作。如在产能过剩领域加强合作,加快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特别是和海湾国家的“向东看”战略、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建设、海湾阿拉伯国家共同体建设等的对接。在投资和贸易领域,除了油气和农业,还应加强在电力、电信、互联网、港口等基础设施方面的“硬联通”合作,在政策、规则和人员等方面的“软联通”合作。尤其应关注并发挥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的作用。
三是切实加强与阿方发展战略对接与产业融合;拓展能源、石化、电力等重点合作领域,支持双方企业开展联合生产和技术转移;加强在航空交通、港口、电信与互联网等重大项目和科技研发及配套领域的投资合作。以沙特、埃及等国为支点,推动中国“东进”西欧战略与中东国家“西进”欧非战略的有效对接,共同开发非洲等第三方市场。
四是通过支持双方教育和科研机构缔结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大学和职业院校学生双向流动和学术交流,为双方产业合作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人员。
五是积极参与中东乱局的解决。基于自身利益和地区的稳定,中国应密切关注地区热点问题的发展变化及可能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在相关问题上“保持中立、不选边站队”的同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国际法为准绳” 和“劝和促谈、和平解决”的原则,推动有关问题的和平解决。重视与相关国家及非官方智库学者的沟通和交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中阿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