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亨利族收入多少?

盖知远盖知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了几个答案,好开心(/≧▽≦)/~ 我的情况可能比较特殊一些 我爹是六十年代国家安排工作进来的上海人,然后因为当时比较盛行包分配的出国留洋,就去了比利时鲁汶大学,学土木工程。

那时候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的大学的本科硕士都是英文教学,所以他的英语十分流利(和老外说话一口京片子)并且基本没学过法语,当然他也不认识几个中文单词…… 这货除了英语之外唯一的语言就是汉语了(别问我为什么没有普通话,我们全家都是北京人),而且因为从小在上海长大,口音极其重。

这货毕业之后被分配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后来学校为了给他一个深造的机会,就把他推荐到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读了两个博士,一个土木 一个教育 (因为他本科是工程 所以后边的两个博士算是教育学的 )。

这货在八十年代初回国,先是在西安建大任教 同时带研究生,后来调到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后来的武汉交通科学研究院)任研究生院院长,期间还去美国讲学两年。

我妈是八十年代初期公派出国 在巴黎国立高等师范学习,学的是人类学,那时候正赶上波旁保王党在法国搞事,一度想加入法国共产党(她后来跟我说如果那时候入党的结果估计会和当年她的导师一样被发配新疆),好在最后没成。

这两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且因为留学经历和所处行业,一直都比较注重对我和我妹妹两个孩子的英语和数学的培养,加上他们二人本身英语水平极好,日常沟通基本都是英文(我小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次听我爸妈和他们的同事和同学用英文聊天,完全无违和感)。

因为我妈是人类学家,所以对民族、民系、文化这些概念的理解比我爸更加深刻(我爸虽然学的是民族语文学专业但是更多的时候关注的是建筑和土木工程);而我妈因为是在法国受教育,所以更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这一点和我很像),我从小就被要求不能侵犯别人任何权利,包括隐私权和言论自由。

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经常看CCTV-9那个英文电视台,里面好多节目我都能看得懂(后来才知道这里面很多记者和主持人都是哈佛耶鲁出身的,我小时候还以为这个台主要是面向外国人的呢),不过我发音肯定没有我爸那么纯正,但是流畅度和表达力绝对比周围的同学强。

我上高中那会儿正逢中国经济改革,各类外资企业迅速崛起,我父母看着自己的外语优势渐渐丧失(外企更多还是招聘有涉外经历和外贸经验的员工)开始担忧我的将来,于是他们做了一个让我至今都很感动的决定——给我办出国手续让我出去练英文。当时我刚上高一,我爸爸已经退休,妈妈还在西安交大的办公室里工作。

有一天家里来了几个陌生的外国人,用流利的普通话说他们要见我 我妈领着他们进了办公室,我以为是来找我的同学或者老师就去办公室门口喊我名字(我当时的座位靠门),几个外国人用诧异的眼神扫了我一眼然后继续聊他们的天(其实已经能看出些亚裔面孔的特征了)。

直到其中一个看起来年纪稍长的华裔女子开口叫了我的名字,我才恍然大悟,激动的赶紧站起来用英文问好,然后邀请他们进去坐。 原来他们是找我父母的! 我当时英语已相当流利,几乎无碍交流。

于是几个老外围着一张办公桌开始聊起来,原来是我爸当年的学生带着老婆孩子移民国外又回国的,现在在美国某著名高校做博后,这次回来是为了办理签证顺便看望老师,我母亲连忙拿出早已备好的水果点心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邹军元邹军元优质答主

中国亨利族的收入在10-15万之间。中国亨利族的产生具有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特殊原因,也体现出了当前社会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他们应该得到社会和家人更多的理解。中国亨利族的出现是一个事实,他们和所谓的“啃老族”在本质上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亨利•曼迪族,简称为“亨利族”,是一个专有名词,是指那些宁愿放弃高薪享受安逸生活的知识男性白领。

20世纪50年代,“亨利•曼迪”一词首先由法国人提出,用于形容那些有着高学历、高工资的男性在达到一定职位后便选择退居二线,甚至彻底离职,放弃优裕的生活,去追求自由闲适的生活状态。这群人一般为20世纪70至80年代生人,以高学历高收入为主,从事互联网、金融、咨询、媒体、广告等新兴行业的较多。他们崇尚自由、个性、健康的工作生活哲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