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行业打破垄断?
说几个例子吧,我了解的很多,但也只是局部。 第一个,化肥行业的磷复肥(磷酸二铵、磷酸三铵)。之前都是国外控制着市场,国内企业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生产,而且大量出口海外。因为海外需求巨大,而国内产量有限,所以价格一直是被外国厂家控制的(2007年以前,国内根本没有自己的磷复肥生产企业,全部是进口,价格由美国MOP公司控制;2007年至2013年间,国内仅有4家能生产,且受环保限制,每年产量有限,价格由欧美厂家控制并频繁提价;2013年以后,全国有6、7家能生产,但规模都较小,质量也参差不齐,价格仍然较高)。现在,我国自己已经有了中低端的产能,价格上不再受制于人。
第二个,橡胶助剂(粘合剂)。之前也是被国外几家大公司控制,国内只有少数几人能做,而且多是小规模生产。现在,国内已经有较大规模的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可以全面替代进口,价格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第三个,特种碳纤维。原来只有日本东丽和三菱等极少数企业能生产,且价格极高(一辆法拉利的价格可以买一公斤)。而现在,已经有中国企业掌握了这项技术并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性能接近顶级品牌,价格仅为日本东丽的6-7成。
第四个,电子元器件。比如钽电容。之前只有韩国三星、美国的德州仪器等极少数企业能生产,国内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现在,国内已经有企业能够生产,虽然规模不大,但足以满足军工和电子工业的需求,大大减少了外界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制约。还有很多电子产品里的关键电子器件,之前都是国外厂家垄断,例如芯片里的射频芯片,通信里的基站滤波器,现在都有了中国厂家,实现了国产化。
第五个,生物医药。这个例子不是很恰当,因为生物医药的专利期比较长,很多品种即使到了专利到期后,也很容易形成新的垄断。但是,随着创新药的研发,有些药品已经突破专利期,或者是仿制药,或者是原研药。这里说的是药物,不是生物制剂。药物方面,抗乙肝病毒药品恩替卡韦,原来的专利是美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的,2013年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后来又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负担;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格列美脲片,原研药是由赛诺菲安万特生产的,2018年被北京康缘药业成功仿制,价格大幅下降。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原研药是默沙东的产品,2016年被天津博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拿下仿制批文,商品名宜乐虎,零售价格降幅达到53% ,2019年底又通过一致性评价,成为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阿达木单抗仿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