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有什么景点?
1.通海县的“秀山”,位于县城西0.5公里处,占地49公顷,海拔1860米,由五峰组成,故名“秀峰”。山有十景:一曰凤岭朝晖、二曰龙池夜月、三曰莲池晚唱、四曰松岩晓翠、五曰华楼映碧,(古楼台遗址在秀山最高处)六曰梅洞晴雪、七曰桂亭秋香、八曰石坪烟雨、九曰花圃春晖,十曰东岳朝宗;此外还有卧龙山、虎丘潭等胜景和“秀山十二洞”,可惜大半都被破坏殆尽,只有龙洞、莲花洞、八仙洞尚存。 2.建于元代的“文昌阁”,位于县城南0.5公里处的文庙内,占地3亩多,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高10层。此建筑布局精巧玲珑,规模宏大壮观。 3.“曲溪园”,位于县城东南约5公里的曲溪之畔。由“曲溪亭”、“观鱼亭”、“知鱼亭”、“听泉轩”、“得月轩”等组成,占地48余亩。其中以“听雨轩”最负盛名,其堂前有一株600多岁的紫藤,每年春天,花开满架,灿烂芬芳犹如彩幕垂地,游人如入仙境。
4.“杞麓湖”,为云南省第二大湖,因湖水可灌溉通海、江川、华宁三县农田而得名。湖面积61平方公里,常年蓄水3亿立方米。湖中有小岛7个之多,岛上树木葱茏,鸟语花香,风光秀丽。湖四周,堤坝蜿蜒曲折,绿树成行。沿堤漫步,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若泛舟畅游,则又另有一番情趣……
5.“王彦章墓”及“马援铜柱”遗址。前者位于县城北60里的李官营后山腰上,后者在河西镇北1公里处的凤凰山上。两址都有宋代以来的石碑多座,记载了历代名人来此凭吊的经过。据史书记载,唐王彦章屯兵于此。王死后,葬于山下。宋咸平三年(1000)赐葬现址并立碑记其事。清乾隆年间重立唐碑,并将王彦章墓改为“忠壮公祠”。元末明初将祠改建为“显智寺”,民国时又改为小学。 “马援铜柱”遗址在今河口乡凤凰寨内。此柱系东汉光武帝时将军马援征交趾时所铸,用铜汁浇铸而成,高二丈五尺,围一丈五尺,顶径三尺,周围刻铭文以纪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