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月五行属什么?
在五行中对应十个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个字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在五行中以字为单位,对应五行之“金木水火土”。甲、乙属木,甲为枝干,乙为树叶;丙、丁属火,丙为太阳,丁为灯烛;戊、己属土,戊为城墙,己为地面;庚、辛属金,庚为刀斧,辛为首饰;壬、癸属水,壬为江河,癸为雨露。
“丙”在五行为火,古代帝王纪年用干支时,凡有丙字出现的那年,如:丙子、丙戌、丙寅、丙申等,皆是大凶之年,战争频发,血雨腥风,人间疾苦,生灵涂炭,故此在《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诸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凡写到故事起因时,莫不是从“丙”字年头说起。然而在地支中,就不是这样了,在十二地支中丙配寅、子、午三支,合于火,火旺、比肩、劫财,因此是大吉之配。
“子”在中国古代术数文化中属十二生肖中鼠,五行中的水,代表者北面和子夜11时至1时。与子相配的天干有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子”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子字,像一个幼小的儿童张着嘴站在母亲的怀中。因此子字的本意是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