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对哪些行业有利?
8月26日,中国央行宣布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5%,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0个百分点至5.15%。同时,对商业性房地产贷款投放实施差别化监管,优化了商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强化了房地产信贷风险管控。
此次降息系今年以来第三次下调 ,也是近三年来的首次降低。近三年来,市场处于持续宽松状态,中央连续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对房地产的刺激作用明显。自2015年3月起,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累计达5.85%,创下史上新高,此后央行推出一系列宽松政策,在2015年10月下调至现在的4.65%。
近几个月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宽松政策不断推出。7月1日全国房贷利率集体下降,部分银行下调利率15个基点;8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20条措施稳增长,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宽松的信贷支持。但总体来看金融数据疲软。7月金融统计数据出炉,存款明显增多而贷款较低。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657亿元,同比少增3971亿元。对于银行而言,现在一个较大的困扰是坏账率上升,“跑冒滴漏”现象增加,部分企业无法按时还款。以房贷而言,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并不低。以五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15%上浮10%为例,实际利率5.675%,在现在的一级市场上完全可以找到利率更低的资金。
从行业看,此次降息对各个行业有一定的利好,对房地产是“特救”,对实体是“微救”,对金融是“缓救”。
对房地产而言,相当于来了个“强心剂”。自去年7月起房地产销售不断下滑,上半年整体销售同比下滑18%,房企资金不断收缩。6月百城住宅均价较上月微涨0.26%,但同比依然下跌1.24%。7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4686元,环比下降0.26%,环比跌幅较上月扩大0.18个百分点。但5月和6月先后两次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利率下调20个基点。
对实体企业而言,长期来看是利好的。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有助于实体经济的改善。但是短期来看,“救急”效果有限。今年1-6月,全国有4.8万家零售门店倒闭,3万多家中小酒吧关闭。实体企业总体趋势是下行,而多数企业现金流难以达到“六个月”的要求,现在急需大量现金流,此时降息的效应有限。
对金融而言,意味着“缓兵之计”。金融板块持续快速下挫,最大因素是资管新规2020年1月1日施行,银行面临资产置换压力。此次降息对银行而言是利好,有助于银行打破刚兑,但短期效应有限。总体而言,此次降息是预期之内。此次降息较为谨慎,为7月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2019年2月的50%。
总体来看,此次降息力度不算大。房地产是压舱石,但房地产本身需要稳定,不能疯狂刺激。若房地产利率降至历史低点,可能引起政策转向,若现在激进放松,若未来利率转向,可能引起房地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