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贷款责任吗?
一、如果员工自行辞职,在离职后应承担原岗位的责任,但公司应当偿还其垫付的款项及利息; 二、如果因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造成员工损失的,员工可以要求赔偿 案例1: 张某于2018年3月5日入职某保险公司,任渠道部渠道经理一职,负责保险产品的销售。双方签订合同期限为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三个月,工资构成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其中基本工资为4700元/月,绩效工资根据张某业绩完成量确定。
合同签订后,张某按约履行了义务。但在2019年1月25日,该公司以张某“未达业绩要求”为由与张某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于是张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等共计6.8万余元。 劳动争议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而发生的争议,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本案中,该公司主张张某存在未完成业绩情况下的连续旷工行为,故依照规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该公司应对此承担举证责任。 然而,该公司提供的证据并不能充分证明张某存在旷工的事实。为此,仲裁委采信了张某的主张,即因公司一直未履行其告知的义务,导致其误以为公司并未解除劳动合同,所以不存在旷工的情形。
据此,仲裁委裁决该公司支付张某经济赔偿金共计6.8万余元。 因张某在职期间负责销售工作,其在提交相应资料后,公司有义务及时支付相应的款项,因此对于其提出的要求公司支付代为垫付的费用并支付资金占用费的请求,予以支持。(案件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2019)京01民终7883号)
三、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无需等待三十日)。 用人单位存在上述情形时,属于法定的劳动合同终止事项,无需用人单位作出处理决定,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办理终止手续并索要相关费用。(参见《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五)项)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注意:即使劳动者处于试用期内,也应该按照前款规定执行。(参见《劳动法》第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