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投资什么最合适?

盛振东盛振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历史上来看,任何非政府机构对经济的干预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美联储为了拯救金融危机,先后两次量化宽松,向市场大量投放货币;日本央行更是创造了负利率,甚至将利息砍为0.1%,并实施无限量宽松政策来拉抬股市和楼市。 然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物价持续走低,日本通胀依旧处于低位徘徊。货币政策在短期能够刺激经济,长期却无功而返。

既然货币政策无效,那么财政政策呢? 美国的财政刺激方案历经数月坎坷,在特朗普强力推波助澜之下终得通过。目前美国联邦赤字已达到8.95万亿美元,占GDP比例高达42%。这是自二战以来美国最大的财政赤字。 巨额的财政赤字必然引发通胀,但疫情尚未消散,经济活动萎靡。短期内通胀难以出现。如果继续实行赤字资金援助中小企业和个人,通胀压力可能还要延后。但无论如何,通货膨胀是避免不了的事了。

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外,是否还有别的选择? 早在去年三月份,就有不少声音建议美国放弃货币和财政政策,转而采用“零关税”“零补贴”以及大幅缩减福利的开明型政策。当然零关税和零补贴只是特例,一般不提倡。 但如今看来,美国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以国家信用替代市场机制,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扭转局面。这实际上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思路。

虽然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也包含了计划经济的精神在内。比如基建投资就是对冲下行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今年我国提出了大规模基建的政策主张,同时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除了传统的铁路、公路、桥梁之外,5G网络建设也位列其中。 在疫情期间,由于我国采取了果断的防控措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国内的经济活动得以迅速恢复。但在欧美国家深陷泥潭之时,我们却没有坐收渔利,反而大力出口防疫物资和经济复苏所需的原材料,为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做了巨大贡献。

如今海外疫情仍然不容乐观,世界经济仍处于动荡期。我们不仅要及时应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承担大国责任,帮助世界走出困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国家大肆印制钞票。全球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许多中产家庭陷入贫困。次贷危机的根源恰恰在于信贷扩张。此次疫情对各国都是一次大考,有的国家靠举债度日,明天是否还得起债务还是个未知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