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需求释放是什么?
投资需求,从广义上讲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未来某种需要而现在投入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行为;从狭义上讲则特指资金借贷关系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之所以强调“满足未来某种需要”,是因为只有未来才具有不确定性,而我们对未来的认识也总是在不断改变并趋于完善。所以,只有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切实可行的需要才是投资需求。反之,则是消费需求或者转移支付需求。投资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它包括物质资本的形成(如购买固定资产)、人力资本的形成 (如培训员工以提升技能水平) 和社会资本的形成(如设立非营利组织以开展公共项目)等多个方面。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数量变化一样,都会受到收入的影响。但二者对收入敏感性的表现形式却不同。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大多倾向于维持生计所必需的物资,因此其数量受收入影响不大;而在收入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消费者会更多地选择享受品,此时投资需求对收入的变化非常敏感。
与消费需求相比,投资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性还与其形成过程有关。对于许多生产性投资项目而言,其在建设阶段就会占用大量资金,这些资金通常来源于银行借款等外部融资方式。随着项目的进行,企业会陆续投入人财物等各种要素,形成资产,但只有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这些资产才能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能力。因此在这些项目达产前,由于项目产出不足,税收贡献较小,政府通常需要对之给予补贴或低息贷款等方式来支持其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收入的增长不仅不会引起投资需求的增加,反而会降低——因为收入的增长使得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补贴,从而减少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而当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随着产出的增加,税收的增加,政府的补贴压力将会减轻,企业所需投入的资金将会转变为税收的形式上缴政府,此时投资需求会对收入的变化非常敏感。 当然,如果仅仅关注收入这一因素对投资需求的影响是不够的,还应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例如,在金融约束条件下,收入的增长虽然能增强投资的需求能力,但收入的分配效率却会制约实际投资需求的实现。这是因为,一方面,低收入者往往缺乏足够的储蓄用于投资,他们更多是通过借钱的方式满足眼前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高收入者往往有能力进行合理的投资理财,但他们可能会将手里的资金用于购买奢侈品而不是投资。只有那些既无存款又无理财渠道的中低收入者手中的钱才能真正用于投资和消费。要真正激发中低收入者的投资需求,就必须考虑如何让他们手中的资金流动起来,这可能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比如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他们进行创业或者购买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