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它先知什么生肖?
子鼠 地磁场的倒转,由子午流注的“子时”开启,每次倒转需要1440年(一个甲子)。而下一个“子时”将在2017年开始,也就是说还有两年多时间就进入倒转时期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推算,未必一定准确。 不过我们目前所在的地磁场倒转周期正是第5个周期中的第3段,而一段历时5000多年的地磁倒转期,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海兽胃珠、贝壳等海洋生物化石被发现的记载,同时也有多地地质资料表明在这期间发生过多次地震。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现在真是地磁场倒转的开始阶段,那接下来的两年将会如何?地球真的会像《易经·离卦》中所说的那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么?
丑牛 在我的印象中,关于牛与地震的记载似乎并不多,直到我偶然一次看到《辽史》中的一条记录:“(大安十年五月)辛丑,临潢府地面忽大震,官廨民宅多倒塌……是时东北路地震不绝,至夜尤甚。”才惊觉原来古代是有不少地震发生在牛年的记录的,只不过因为牛年出现的频率高,所以没有特别在意。而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发现果然有很多地震发生在丑牛年,比如公元876年的浙东地震、1327年的山东地震等等。
寅虎 说到老虎不得不说的一个问题是,其实在自然界的老虎并不是百兽之王,之所以被称为“王”是因为人们把虎崇拜为部落或者民族的图腾(类似于石鼓上的兽足纹)。在古代神话中,天帝座下的十二名神将分别掌管一年的吉凶,其中一名叫做杨雄的神将所属的领域正好就是寅木(虎年),他所管三年总称为“阳和之日”。而“阳和”之意其实是指阳气渐盛,天气开始回暖,大地逐渐复苏。
卯兔 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其实是结合太阳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而这种以阴历纪年的方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在民间普及了。而在古罗马时期,人们采用的计时法是和我国的农历差不多的,都是通过观察星辰来定时刻,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是凌晨5点到上午9点的7个小时作为每个工作日的计时单位,每天划分成早、中、晚三个时段,每段分别对应现在的早晨5点到7点,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傍晚5点到7点。这样算下来,每个月刚好是2100秒,也就是所谓的“卯时”恰好一个时辰。
辰龙 到了辰时,太阳已经升起,光芒四射,因此这个时分又称“朝食时”,而此时的龙已经开始活动并发出声音了(惊蛰)。根据古代天文学中的“岁星纪年法”,每隔12年就有一个节气从“辰”开始。不过这种纪年法比较复杂,到了宋代以后就被“干支纪年法”所取代。而“干支”两个字其实就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干”和“枝”二字。
巳蛇 当太阳升得更高一些的时候,属于“巳”的时间就到了,这时候阴阳开始交泰,天地之间弥漫着祥和之气,而蛇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更好的存活下来因而有了“巳”的象征。同样是在“巳”时,李时珍开始撰写他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午马 马属于十二生肖中的一个,这是由于古人在观测星空时发现,每当黄昏时候太阳西沉,而南方的夜空中有两颗最明亮的星星好像在奔驰一样,其中一颗叫做“参宿四”,另外一颗叫“心宿二”,古人不知道这两颗星离自己的距离有多远,于是就把它们命名为“参”和“心”。而我们熟悉的“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就是指的这颗星。
未羊 “未”时指的是羊此时正在吃草,而“未”字本身就好像两只羊角的意思。除了“午”和“未”以外,古代的“六曜”还有“上土”和“下土”,分别对应现在的“上午”和“下午”。 申猴 这个就不多说了,因为孙悟空就在这个时候出生。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吴承恩没有给猴子安排一个“酉时”,而是选了“申时”。
酉鸡 如果说早上以青龙为代表,晚上以白虎为代表的话,那么到了晚上七点,朱雀开始当值了。而在“酉”时,正是鸟开始归巢的时候。 除了“四时”之外,古代还有一个“五时”的说法,指的是每个白天的五个时段,即“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暮”。而这个“隅中”正好就是“子午流注”中的第二个时辰“午时”。
戌狗 在古代的传说中,月亮里的玉兔是抱着捣药的杵休息的,而当“戌”时月出之时,它要开始工作了。同时在“戌”“狗”二字中各包含了一个“句”字,表示月亮升起的时候,狗已经开始守侯了。
亥猪 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很多动物都是在夜里生产的,而“亥”时是最后一个时辰,象征一天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