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多久可以赎回?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意识,私募不是公募基金,它本质上是一种资管产品,属于信托业监管。在操作程序上与公募基金有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投资者准入、信息披露和运营规范等方面。
1. 投资者准入:《证券投资基金法》对公募基金的投资人资格做了明确规定,而涉及私募基金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此做限制;另外,根据基金业协会的要求,申请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除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的条件以外,还应当具备“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工作场所”等条件。在投资者准入层面,私募比公募更为宽松一些。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法律对基金投资者资质不做要求,但是基金业协会作为行业监管机构,会在备案基金产品的时候对投资者的资质进行判断,并相应给出指导意见。从实际运作来看,私募基金对于投资者的门槛还是有的,一般认为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资者便可投资于私募基金: (一)依法设立并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股东人数不超过50位。
(三)具有良好的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是否允许单个投资者投资金额低于100万元的私募基金产品还需要结合所投基金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有些私募基金会通过设置门槛的方式来控制最大的客户群体规模。
2. 信息披露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公开募集的基金,基金管理人应当在每个开放日前履行披露义务,向投资人公布开放日的具体期限、基金的净值等信息。同时规定,基金管理人在办理基金注册手续时,应当提供有关信息披露事项的文件。也就是说,信息披露是公募基金运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有法定要求。
但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没有这么严格。
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指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按照协会的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除了按照上述规定定期披露信息外,出现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重大事件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还应当及时发布临时报告予以说明。
3. 运营规范 与信息披露类似,关于运营的规范性方面,私募也没有像公募基金那么严格。
以资金运作流程为例,大多数情况下,私募可以直接进行项目投资,而不需要通过托管机构的协助。当然,如果私募要开展众筹模式的项目,则必须通过托管机构进行资金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