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属什么生肖?
“醜”字的字形是由“醜(醜)+羊”组成的。要解释“醜屬什麼生肖”這個問題就要從“羊”字入手。 先秦時代的“羊”字寫作“母羊”,而且“羊”在古代是一種祭祀用的禮品。例如《禮記•檀弓下》中有言:“獻羊一,脯二。”又如《左傳》定公十年记载的晏子答齊景公問話中,就有“羊齒非礼也,何以有焉”。可見“羊”在古人心中是一類與神明相關的祭品。 因為“羊”是祭祀用的禮品,所以用“羊”組成的字大多都跟祭祀、神靈有關聯。例如“犧”“牷”“腥”“羶”等等。
到了小篆時代,“羊”字演變為今天所使用的簡化字“羊”。形聲結構發生變化,“羊”兼表聲。而“醜”字的小篆寫法正是“醜+羊”。可見“醜”字的意思和“羊”有密切關係。 那麼“醜”的意思就跟“羊”有一樣了嗎?並沒有。事實上,“醜”最初的意思是形容人長得醜陋。例如《說文》中就有:“醜,夷醜,醜惡也。”又如《孟子•離婁上》中有言:“西子的容貌,天底下沒有人比她更美的;東夷沒有人比她更醜的。”
既然最初的“醜”是指人長得醜陋,那麼為什麼會有一個指代神明的“醜”呢?我認為可能是由於人對於自己容貌的不自信而產生的自我嫌惡的心理情緒。因為自己长得不漂亮而內心自卑的人,一般會對自己不美的地方特別敏感。例如一個其貌不揚的人可能經常會自嘲為“醜八怪”。因此由自我嫌惡的情緒擴散到對於自己不滿的物質上都可能帶來“丑”的感受。比如一個人穿了一件很丑的衣服可能也会自我嫌惡——“真醜!”
所以我還是認為“醜”最初的意思是指自己覺得自己長得不漂亮的感覺。 但由於人性之廣博,許多感情是可以通約的。由於“醜”有對自己不滿的涵義,因此就可以引申出對其他事物的不滿——一切你认为“醜”的事物,都可以形容為“醜”。而這也是為什麼可以用“醜”來稱呼一切你不喜歡的事物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