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怎么算五行属什么?
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提问者对《易》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混淆了。下面我逐一澄清这些概念。 首先,《周易》是西周时期的卜筮(问卦)的书,主要内容包括64卦的卦象、卦名、卦符、卦辞、爻辞以及相应的卜筮案例。这部书成于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完善。
其次,汉代的易学大家郑玄给《周礼》一书做注时提到了“五行”的概念:“木曰仁,火曰礼,金曰德,水曰智,土曰信。”这是儒家理论中“五行”的来源。但是我们要注意,这里的“五行”和现在算命当中的“五行”完全不是一回事!这里只是说木金水火土五种物质,并没有说木克火、火生土之类的相生相克关系。至于东汉的易学大家荀悦在解读《尚书·洪范》时提到“五行”更是纯粹打酱油,他认为这段话讲的是五行的德行——事实上也是完全瞎掰。
中医理论里有一套“五行”的说法,但这套“五行”与《周易》及后来的《书经》《洪范》都没有任何渊源关系。 最后,算命先生所说的“五行”是源自道家的一个概念。西汉丹鼎派道教经典《淮南子·天文训》当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到了“五行”的概念:“木,生发者也;火,炎上者也;土,稼穑(种植和收成)者也;金,肃杀者也;水,润下者也。”“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在这里首次出现并得到了确立。